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214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91.
王洁  宁凡  杜艳  杨洋 《陕西气象》2013,(3):20-22
利用2000—2011年共计12a的陕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时间分布与多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一致,即高发月是8月,集中出现在午后到前半夜;(2)陕西省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北向的"纺锤状",与多年平均雷暴日呈现南北走向的"两头多,中间少"的"哑铃状"分布特征差异较大;(3)雷电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仅与雷电出现的频率有关,还与人口密度、电子网络设备的稠密程度密切相关,西安这一特征尤其显著,平均年雷暴日较少,雷电灾害事故却是全省最多;(4)提高全社会对雷电灾害严重性的关注度,加大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使人们掌握正确的防雷避险措施,是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了1977—2008年黄南州四县(尖扎、同仁、泽库、河南)的地面观测资料和2009—2011年青海省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分析了黄南州地区的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黄南州的雷电活动从北到南逐渐递增;主要集中在4—9月,7、8月最多;一天当中主要出现在14—21时。黄南州主要以负闪电为主,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20kA以下。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江西1955—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和2004—2011年雷电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简称新规范)和(GB50057—94,简称旧规范)计算的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Ngn和Ngo),计算了江西实际雷击大地密度,研究新规范的实施对防雷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小于116.40 d时,Ngn〉Ngo;大于116.40 d时,则相反;等于48.5 d时,两者相差最大,约为1.12次(/km2.a)。相较于旧规范,按照新规范划入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数量偏多。按照新规范,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比江西实测值大30%,即江西地区的同一建筑物,依照Ngn划定的建筑物防雷类别可能高于利用实测雷击大地密度计算结果划定的建筑物防雷类别。  相似文献   
994.
选取1962-2011年清远地区7个地面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和2005-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雷电灾害分布及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8.3 d,1962-2011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4.9d,存在年、季、月时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部丘陵向西北部山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005-2011年清远地区雷电灾害年平均79宗,呈线性减少趋势,年内分布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冬-春逐渐增多,春-夏迅速增加,夏-秋迅速减少,秋-冬变化平缓,5-6月最多,12-1月最少,空间变化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2005-2011年清远地区雷电灾害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308万元,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广东闪电定位网1999-2012数据库,统计得到矫顶山雷达站3 km范围内的平均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强度分布情况.以统计得到的雷电参数作为设计技术参数,对珠海气象雷达站遭受雷击时,所产生的电磁场强度进行了计算和危害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解决雷达机房雷电屏蔽防护的方法:设计具体的雷达机房的屏蔽网格和安全距离,气象雷达在恶劣闪电天气下正常运作,为珠海市的天气探测能力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雹暴的地闪活动特征,利用地闪资料与3组双雷达探测资料反演的风场,对包含3次降雹的一次雹暴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及其与雹暴动力、微物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结果为:(1)整个雹暴过程中发生了3次持续降雹事件,并伴随着3次地闪活动出现峰值,在降雹前地闪频次均有跃增现象。降雹开始后,地闪频次均迅速减少。(2)整个雹暴过程中对应地闪接地位置的0℃层、-20℃层高度的垂直速度范围分别集中在-2—2 m/s和-10-10 m/s。但3次降雹时段的地闪接地位置分别对应-20℃层高度的强下沉气流区附近、强上升与下沉气流区的交界区和弱的下沉气流区。(3)选取的雹暴内最大反射率(Zmax)、-20℃层高度最大反射率(Z_(max)_-20℃)、-20℃层高度大于40 dBz格点数(Sum_((Z_(-20℃)40dBz))3个雷达回波参量与地闪频次变化趋势一致,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64、0.76。选取的对应地闪接地位置-20℃层高度的最大垂直速度绝对值(|W|_(max-20℃))和-20℃层高度以上垂直速度绝对值大于5m/s的体积(|V_(5m/s↑-20℃))两个垂直速度参量与地闪频次成正比,且阶段最大值与地闪频次阶段最大值对应,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65。综合考虑动力和微物理影响的可降冰质量通量(F)与地闪频次的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达0.85。整个雹暴过程发展最旺盛的第2次降雹阶段的地闪频次较低,推测强动力过程作用下的电荷结构特征不利于地闪发生。但动力过程在整个雹暴过程中具有正向支配作用,上升气流变化超前于冰晶质量和闪电频次变化,影响着雷达回波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根据2006年版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本刊2005年的总被引频次为699,影响因子为1.321,基金论文比为0.88,被引刊数为88。各项指标较2004年度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另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的影响因子为0.818,在测绘类期刊中影响因子较上年前进一位,升至第2位,而总被引频次仍然居第3位,排在测绘学报、遥感学包之后(表1)。表12005年测绘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学科内排名影响因子学科内排名E543测绘工程12690.2169E600测绘科学29170.6723E510测绘通报45740.2848E152测绘学报54320.6494E144大地测量与地球…  相似文献   
998.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寻找期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解决期刊存在的问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聘请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于5月15—16日对《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行了质量评审。评审专家认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统计指标大幅跃升;在投稿人方面已经完成了向高职称、高学历作者群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9.
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日最低气温,定义黑龙江省单站寒潮,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寒潮发生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黑龙江省寒潮频次明显减少,寒潮频次的多少与地形的分布特点一致,山区半山区等高寒地带发生寒潮的频次明显多于平原地区。寒潮在11月和12月发生的最多,9月最少,冬季的寒潮频次明显比春季和秋季多。近52 a春季、秋季和冬季寒潮频次基本为减少趋势,而大兴安岭地区秋季寒潮频次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CG) lightning activity with severe thunderstorm wind(STW) in South and North China are analyzed using CG lightning data, radar data, and serious weather reports.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CG(PCG) flashes with STW in North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in South China. STW takes place during the period when the total CG and PCG density is increasing fastest. STW also occurs close to the high-value center of CG and PCG density. In North China, the CG and PCG density in the grid of STW maximizes approximately 20 minutes after the STW occurs; while in South China, the PCG density and percentage of PCG in the grid of STW maximizes about 10 minute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STW. The high-value centers of CG density and PCG density in North China move slightly faster than those in South China,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rate of increasing CG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