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5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一例自动站雷击故障的排除过程,重点探讨了此类故障现象的分析、检修方法。另外对此次雷击成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做好自动站防雷及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程琳  裴晓芳  沈刚  周俊驰  钱美 《气象科学》2012,32(S1):120-125
本文对2010年8月3日19时30分沿江高速公路张家港收费站一次严重雷击事故的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对其防雷工程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分析得出:这次雷暴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环流形势下,虽副热带高压强大,但大幅度东退,面积明显减小,脊线位置和流场也出现调整。江苏上空由西南气流转为西北气流影响,北方有弱冷空气沿西北气流南下,引发江苏降温,为大气不稳定的增强和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重要条件;本文还分析了雷暴与对流参数关系及演变特征,并探究不稳定参数在雷暴发生中的作用。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出这次收费站雷击事故在防雷工程方面存在设备接地、等电位、线路屏蔽、电涌保护器设置、安装和接地电阻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6点防雷工程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在统计雷击大地密度的过程中,需要划分公里网格,然后对落在网格内的闪电数据进行统计.首次提出利用降维思想统计雷击大地密度.利用统计出的数据绘制等值线时,每个数据都参与了等值线的绘制,不会出现丢失数据的现象.给出了手工统计的方法,同时利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降维的统计方法,提供了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实践证明,该统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一次强雷击空气冲击波引发灾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贤产  吴剑强  马宁  黄嵘 《气象科技》2012,40(6):1025-1029
对2010年9月13日发生在浙江省义乌城区附近室内隔墙倒塌事件,从雷暴和雷电强度、空气冲击波原理、隔墙墙体的牢固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的隔墙未作有效加固处理,是隔墙倒塌的内因;当天的10级大风所产生的风压,对隔墙倒塌具有一定影响,但雷暴云团强度强,雷电的负闪电流强度达到416.798 kA,远远超过一般雷灾强度100~200 kA的值,在近距离的雷电放电造成的空气冲击波,对隔墙倒塌具有引发作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高山古建筑物易受雷击特点,经过实地堪察对那坡县弄平炮台边防哨所的防雷措施进行了设计及方案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弄平炮台边防哨所多年来受雷击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现代防雷技术来研究基站过电压防护措施,通过对接地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电源、信号系统实施多级SPD浪涌保护等施,从“源头”上阻塞、切断过电压侵入波,保障基站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中国农村雷电灾害情况,依据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人员伤亡事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分析事故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农村防雷减灾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雷电灾害严重,灾害的发生主要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针对农村现有条件,提出防雷减灾的总体纲要和具体措施,是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利探究.  相似文献   
998.
 在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选取乔灌草结构(胡杨-柽柳-花花柴群落)、乔灌结构(胡杨-柽柳群落)和单一乔木结构(胡杨群落)三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防护林对空气温湿度、土壤理化特性及防护效应等的作用,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结构组成的防护林均可提高群落内温湿度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乔灌草结构防护林较其它群落更有利于增加0~50 cm土壤有机质、[WTBX]全N、全P[WTBZ]和20~100 cm土壤全[WTBX]K[WTBZ]的积累;能更有效地增加0~30 cm土壤水分、抑制0~100 cm土壤盐分、稳定0~50 cm土壤温度;(2)单一胡杨林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为2~3 m,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40 m;胡杨-柽柳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为2~4 m,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60 m;胡杨-柽柳-花花柴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分别为小于1 m和2~4 m,高度超过1 m以上的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60 m,在1 m以下其横向有效防护距离可达100 m;(3)群落结构、植物密度和覆盖度是影响防护林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于2000—2009年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防护体系内的生境变化与自然定居植物进行了系统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及人工植被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固定重大工程扰动地表。防护体系建成初期,土壤水分条件好于原始地表,为人工林的生长和植物自然定居创造了良好条件。防护体系建成10 a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有效改善,普遍形成了地衣结皮,但土壤水分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在未经扰动的原始地表,总计有植物48种,其中短命植物30种。防护体系建成初期自然定居植物仅有8种,10 a后多达33种,其中短命植物达到21种。定居植物多度由初期的1.4株·m-2增加到10 a后的14株·m-2,其中短命植物占到自然定居植物总株数的85%,很少观测到自然定居的乔灌木。自然定居植物呈明显的差异性分布,与风向对种源的影响密切相关。随着草本植物的进入、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土壤水分的减少,人工植被的稳定性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秦凤艳  戈海玉 《地下水》2009,31(6):156-157
随着近年来安徽省高速公路的建设,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已成为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详细介绍了目前边坡防护的格构锚固措施,为解决边坡防护问题,提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意见,最后提出了边坡防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