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1篇
  免费   1427篇
  国内免费   398篇
测绘学   1174篇
大气科学   558篇
地球物理   1337篇
地质学   1645篇
海洋学   415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无居民海岛的控制性指标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岸线利用率、建筑物高度等,其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无居民海岛控制性指标中的核心指标,是海岛开发商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无居民海岛建筑密度、海岛容积率两个指标,以期为无居民海岛的建筑物空间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的实施提供大方向的指引。  相似文献   
52.
江苏省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C级GPS网和江苏省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已正式发布投入使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江苏省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江苏省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在GPS测高方面带来的进步。  相似文献   
53.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勘探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深水勘探开发钻井和工程难度大、经济投资成本高的特点,针对深水区复杂油气藏,本文首先在深水研究区从深水重力构造形成机制和深水沉积储层研究入手,创新了深水研究区成藏规律认识.在深水重力构造研究方面,发现其由陆向海的演化模式,按演化和特征分成3种类型,建立深水沉积和重力控制下的构造模式;在深水沉积研究方面,以刻画深水沉积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海平面升降影响和重力流密度对深水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两种深水沉积模式;然后通过研究重力构造、深水沉积与油气成藏三者的关系,确立了重力构造对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作用,以及深水沉积储层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建立了深水油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断层为线索,落实构造,追踪油气,以沉积为单元,计算储量和资源量,进行深水高效勘探评价的新方法.并将上述思路应用到深水复杂油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4.
张玲 《地球》2010,(2):56-57
襄樊的文化底蕴深厚,孕育过诸葛亮、盂浩然、米芾等历史名人。出生于此的曾进生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喜爱读书和书法。观曾进生的书艺,其行草书笔法精致,既有二王线条劲挺的质感,又有米芾用笔结宇的跌宕,同时还有现代书家的元素,其结字稳健灵动,将唐楷、北碑笔法融入行草书,  相似文献   
55.
黄土高原沟谷密度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5 m分辨率DEM为信息源,借助样方分析思想,运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和克里格插值模型,获得黄土高原全区的沟谷密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黄土高原沟谷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谷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沟谷密度在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达到高峰,由北向南递减。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沟谷密度有三种变化特征,六盘山以西地区,沟谷密度较低且变化平稳,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地区的沟谷密度由北向南呈现梯度显著下降变化,吕梁山以东地区,沟谷密度呈现起伏变化,沟谷密度值分布在1.7~6.4 km/km2范围内。在宏观上,由陇西盆地、鄂尔多斯地台和汾渭裂谷等地质构造控制沟谷空间分布态势;降雨强度因素对沟谷侵蚀作用显著,加剧了沟谷密度空间分异特征;植被条件和地面组成物质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变化制约着沟谷发育。土壤侵蚀方面,沟谷密度与输沙模数空间耦合性较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海洋热流数据是开展海洋地球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为深入认识琼东南盆地的地热特征,本文首先利用耦合沉积作用与岩石圈张裂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张裂型盆地主要地热参数的垂向变化特征;并通过钻孔资料的详细分析,获得了琼东南盆地44口钻孔的热流数据;结合海底地热探针获取的热流数据,对琼东南盆地地热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作用的热披覆效应对表层热流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沉积物生热效应与披覆效应的共同作用,同一钻孔处海底表层热流与钻孔深度3000~4000 m处热流或与海底间的平均热流差异很小,可以一起用于分析琼东南盆地的热流分布特征;莺歌海组、乐东组热导率随深度变化小于黄流组及其下地层热导率的变化,钻孔沉积层平均热导率约为1.7 W·(m·K)-1,钻孔地层生热率一般低于2.5 μW·m-3,平均生热率为1.34 μW·m-3,平均地温梯度主要介于30~45 ℃/km,热流介于50~99 mW·m-2,陆架区热流主要集中于60~70 mW·m-2,深水区钻孔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和热流值;从北部陆架与上陆坡区往中央坳陷带,热流值从50~70 mW·m-2,增高为65~85 mW·m-2,并且往东有升高趋势,在盆地东部宝岛凹陷、长昌凹陷与西沙海槽北部斜坡带构成一条热流值高于85 mW·m-2的高热流带.进一步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现今热流分布特征是深部热异常、强烈减薄岩石圈的裂后冷却作用、晚期岩浆热事件、地壳与沉积层的生热贡献以及沉积作用的热披覆效应等多种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在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大面积开展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尚属首次,针对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质及硅胶含量高的特点,此次工作采样介质采用泛滥平原沉积物表层--A层土,采样密度为1样/100km2,溶矿剂采用四酸(HCl+HNO3+HF+HClO4)溶矿法。四酸溶矿法可咀将有机质及硅皎所吸附、包裹的金属释放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了全区70000km2范围内的Au、As、Sb、Hg、Ag、Pb、Zn、Bi、Cu、Co、Cr、Ni、U、Mo、W等15种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该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区域异常与已知的成矿区(带)吻合较好,同时又发现了几处新的地球化学块体和区域异常。运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佳木斯地块北缘乌拉嘎金地球化学块体的金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8.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21世纪前10年,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迄今已经在104个河外星系中检测到水脉泽辐射.同其它没有检测到水脉泽的星系相比,水脉泽星系可能隐含着某种或某些特殊性质.收集了到当前为止(截止2008.09)发表的所有水脉泽星系以及相关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这些源的星系盘的倾角,并分析讨论了这些水脉泽源星系盘和脉泽盘的倾角可能存在的相关.统计发现只有大约10%的盘脉泽源的星系盘侧面对着我们的视线.然而VLBI对6个盘脉泽源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图观测显示那些旋转脉泽盘都是近似侧向的,脉泽盘的倾角都大于80°.对大多数水盘脉泽星系而言,他们的星系盘和脉泽盘方向不一致,这可能间接支持盘脉泽仅仅同星系核相关.为了探讨遮蔽物质的由来和水脉泽辐射的放大机制,对整个水脉泽样本的脉泽光度,X射线吸收气体柱密度和寄主星系倾角的可能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的遮蔽物质主要来自于星系核区,而水脉泽辐射的放大更可能发生在围绕核的尘埃盘(~100Pc)或更小尺度的核盘上.  相似文献   
60.
本文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方法研究下扬子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并讨论其大地构造涵义及演化问题。文中给出了三次样条密度-深度函数的重力正演公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得到岩石圈内G_5、G_6、G_7三个主要密度界面,它们分别相应于中地壳低密度层底面、Moho面和上地幔顶部低密度层上界面。通过岩石圈结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杭州湾—海盐—嘉兴—长兴—高淳—芜湖隐伏深断裂是一条北西向的一级构造边界,它对下扬子区的大地构造发展和地壳演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