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2022年 11月 29日—12月 1日贵州出现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为分析此次超强寒潮及其伴随的剧烈降温、大风和凝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 NECP1°×1°逐 6h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结果】(1)此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地区配合有 -48℃冷中心的冷涡低槽发展东移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以及副高加强西伸北抬、高原上多小槽东移的背景下产生的。(2)前期热低压发展加深,贵州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异常回升至 27℃以上,850hPa冷平流强盛且维持时间长,是造成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降温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冷平流强度低于 -32×10-5℃ ·s-1 的区域与过程最低气温降幅超过 16℃的区域基本一致。【结论】(1)强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此次超强寒潮强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风区 ΔP3普遍超过 3hPa,ΔP24普遍超过 10hPa。ΔP3 >3hPa、ΔP24 >10hPa可作为寒潮大风预报指标。(2)西南低空急流维持加强,持续输送水汽并使贵州大气层结呈中间暖、上下冷的“三层”结构模式, 850hPa到地面温度 T<0℃,为凝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水汽和温度条件。当 850hPa温度 T≤ -2℃、地面温度 T≤0℃ 时,降水相态由雨转冻雨或雨夹。  相似文献   
92.
赵茜  姜苏  史贵涛  陈振楼  孙波 《极地研究》2021,33(1):139-147
环境中普遍存在着自然条件下产生的高氯酸盐(ClO4-),其同位素组成的显著特征(如17O异常和/或36Cl正值)表明这些ClO4-很可能来自于大气平流层且臭氧(O3)参与了其形成过程.极地冰盖是保存大气来源ClO4-的天然档案,能够提供大气来源ClO4-的含量、空间分布、长时间尺度内的变化序列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来源等信息...  相似文献   
93.
一、南、北极冰冻圈冰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极地冰冻圈的冰又是影响大气与海洋运动的关键环节。极地冰冻圈冰作为地球的最大冷源,与赤道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南极冰盖融水形成的底层水又是驱动全球大洋环流运动的关键因素。因此,极地冰冻圈冰状态的变化,会对地球大气和海洋环流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94.
本文整理、考订了南宋时期杭州偏晚终记录,诊断了此类资料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各年代不同数量终日期值至对应年代平均终日期值的转换,进而分析了重建序列所指示的温度变化特征与其他文献证据、气候变化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史料记述的杭州偏晚终现象系以惊蛰以后为标准,且不包括霰和冰粒类微量降类型,其有着明确的气候指示意义(-0.34 oC/10d,R2 = 0.37,P<0.001),可有效用于温度重建。② 基于非线性的波尔兹曼函数,以不同样本量偏晚终日期值可有效估算10年平均终日期,其外推结果较之线性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具有更小的不确定性。③ 南宋时期杭州春季的平均温暖程度大致相当于1951-1980年,该时期在百年尺度上可划分为1131-1170年的寒冷期和1171-1270年的温暖期。其中,后一阶段有1181-1200年和1221-1240年两个亚冷期。④ 南宋时期杭州10年平均终日期的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温度变化的代用证据和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暖位相变化比较吻合,这可能说明了中世纪暖期太平洋十年涛动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所具有的共同影响。本文为更深入认识12-13世纪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5.
2000年北疆地区初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疆地区一次初天气的分析表明,在高空横槽转竖过程中强烈的冷平流使得降水时温度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为雨转提供了基本条件,充沛的水汽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大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目前对冰中痕量有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冰中的甲烷气体、可溶性有机酸、痕量人为有机污染物等。研究表明,这些痕量有机物主要为天然来源,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随着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冰中痕量有机物的环境气候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笔者在收集、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准噶尔西北部米斯坦地区进行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区内铀成矿与大地构造环境、地层及火山作用、控矿构造、铀源等密切相关。结合已知铀矿床的产出地质特征和近年来的野外地质工作成果,总结了该地区火山岩型铀矿的分布规律,预测并圈定了一级铀矿远景区6片,二、三级铀矿远景区11片。  相似文献   
98.
高分辨率天绘卫星数据遥感地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绘卫星是我国新发射的卫星,有蓝色、红色、绿色、近红外4个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0m,可以完成遥感地质应用。笔者选择新疆米斯坦火山岩带西段作为研究区,利用天绘卫星数据进行了地质研究,包括各类火山岩层的识别和划分、断层识别、含铁蚀变矿物的提取等,并进行了野外地质验证。研究表明,天绘卫星遥感数据能够很好识别出多种火山岩成矿要素,在地质找矿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
100.
重庆丰都玉洞群包括羊子洞、玉洞和水鸣洞,西南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对玉洞群开展了系统的现代过程监测,以了解洞穴系统气候和环境信息的传输、转化和记录过程。通过对玉洞洞穴内外的大气、植被、土壤、基岩、滴水和洞穴沉积物等的动态监测,研究了碳酸盐沉积过程的水化学指标变化,揭示了现代洞穴滴水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过程,以及碳酸盐沉积物对现代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也为古气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现代过程监测记录表明:玉洞CO2主要来源于上覆土壤,其季节变化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在短时间尺度上受到游客旅游活动的影响明显,但幅度远远小于自然过程引起的变化。玉洞内次生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具有明显的旱季、雨季特征,不同滴水点下方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变化较大。玉洞群三个洞穴的石笋古环境记录研究表明,本区石笋的230Th/232Th比值较适合高精度铀系测年;部分石笋沉积速率较快,平均沉积速率达到0.25 mm·a?1,可以开展高分辨率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羊子洞YZ1石笋的年龄范围在116~3 ka B.P.之间(平均测年精度2σ,269年),覆盖了整个末次冰期,δ18O和δ13C的变化曲线和东亚季风区的其他记录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同位素测试的时间分辨率平均为88年,成功记录了一些百年-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如Heinrich事件、7.2 ka事件、小冰期等。在精确年代学的基础上,玉洞群石笋具有重建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