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12年1-2果洛由于持续降雪致使中北部发生雪灾,其中甘德达到了重度雪灾标准。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及各种物理量场对造成此次雪灾的五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获得一些对果洛冬季降雪有指导意义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取累积降雪量、最大日降雪量、连续降雪日数、积雪深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大风速和日最小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构成城市雪灾气象指数。通过对城市雪灾气象指数的范围划分,得到从低到高的5级城市雪灾气象等级,并给出等级描述及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际灾情的青海高原雪灾等级(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宁  李林  王军  李兵  李海凤 《气象科技》2012,40(4):676-679
利用1951—2008年青海高原雪灾实际灾情资料,通过统计计算各年份雪灾造成的牲畜死亡率,并进行排序,参照了计算SPI(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干旱在全部干旱中所占比例的过程,确定了不同雪灾等级的阈值,制订了基于实际灾情的雪灾指标。并对几次典型雪灾过程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确定的雪灾等级与DB63雪灾标准基本一致。在青海高原牧区,用雪灾造成的实际牲畜死亡率来确定雪灾等级指标,评估雪灾受灾程度,是一种较为科学和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个观察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关系的典型个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南  王启祎 《气象学报》2010,68(6):847-854
北极涛动与大西洋涛动是否属同一气候变率模态一直是北极涛动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文中通过对"0801南方雪灾"期间及其前后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异常及产生原因进行个例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首先使用交叉子波变换与子波相关方法分析了两者的相位关系。发现在30—60天时间尺度上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相位相差90°或-90°。而在10 20天这一尺度上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具有大致相同的相位。对北极涛动及北大西洋涛动形成的动力过程及其在拉尼娜背景下各自特点的分析表明,这种不同尺度上位相关系的差异来自于波-流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局域性。众所周知,北极涛动的3个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别位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北极平流层的3个波流相互作用中心有关。而北大西洋涛动则主要与位于北大西洋的波-流相互作用中心有关。拉尼娜事件的出现通过影响太平洋急流及行星尺度的准定常波从而进一步强化了30-60天时间尺度上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这种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急流或准定常行星波在对流层中直接影响了位于该区域的北极涛动的活动中心。同时准定常行星波冬季向上传播至平流层并与平流层极涡相互作用从而也影响了北极涛动在北极的活动中心。而在10—20天时间尺度上的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同步关系则说明它们都是北极涛动的另一活动中心即大西洋上同一波-流相互作用现象——天气波破碎的反映。基于上述分析.文中倾向于认同将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区别考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王亚非  李琰  李萍云  刘英 《气象学报》2008,66(5):826-835
分析2008年1月到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雪灾冻雨的大尺度环流场,结果表明:这次南方强雨雪天气过程是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维持、高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个例.AO指数在1月中旬由负变正,表明了半球尺度环流的大幅度调整,高纬度80°E附近地区阻高形势的维持是1月中下旬到2月初阴雨雪天气过程持续的清晰指标;阻塞高压所伴随的能量频散使得准定常波持续从中高纬地区传播到较低纬度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当地的气旋性环流得以维持;在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的强大阻塞高压的控制下,冷空气不能大举南下、只是不断的渗透到南方,与此同时受拉尼娜影响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不断增高,暖湿空气势力也是持续增强,代表暖势力暖池海温达到历史最强,冷空气在南方受阻形成静止态势.一旦阻塞高压在1月30日前后崩溃,供给江南地区气旋性环流的能源被切断,所以2月1日的降水过程以后江南地区的持续性降水也就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9日开始至3月8日期间,果洛地区连续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造成果洛地区大面积积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全州六县相继发生了雪灾。其中达日发生特大雪灾,玛沁、玛多、甘德发生重度雪灾,久治发生中度雪灾,班玛发生轻度雪灾。此次雪灾是果洛地区1993年以来出现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雪灾雪灾造成果洛大范围公路交通严重受阻,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造成了大量牧民群众冻伤和雪盲,同时雪灾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给全州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果洛地区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中,其中1月19日-26日、1月29日-2月1日和2月9日-13日前3次降雪过程对果洛地区发生大范围雪灾和连续低温天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资料对引发果洛地区大范同雪灾的前三次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等要素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陕西省78个代表站1961-2000年40a冬季(当年12月-次年2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陕西省40a中雪以上等级造成的雪灾特征,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季降雪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雪、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呈增加趋势,对冬季设施农业生产及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的雪灾,不仅延误千万人回家过春节的行程,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据我国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1月27日,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4省区约6000万人受灾,已紧急转移安置32.5万人;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此次雪灾影响到南方23个省市的公路交通,8万公里公路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受灾地区公路交通一度受阻。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2008年年初雪灾及雪情遥感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通过积雪监测模式获得2008年2月积雪面积、积雪深度、积雪持续时间等数据,研究积雪持续时间、积雪灾害监测与评估、积雪动态变化、积雪对公路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青南和德令哈部分地区积雪持续时间较长;受灾严重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局部以及玛沁等五县;积雪对部分公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风吹雪区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中隆  张志忠 《山地学报》1999,17(4):312-317
分析了我国风吹雪及其变化趋势,指出风吹雪和雪崩不能放在一起区划的原因,提出了风吹雪区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区划单位系统,指标及方法,据此,把中国风吹雪区划分为2个区域,3个大区,13个地带,39个地区和131个区,使其更加显示出专门区划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