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杭州市典型雨转雪天气成因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陈勇明  毛则剑  周娟 《气象科技》2020,48(3):396-405
利用2008—2018年的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降雪加密观测资料,选出杭州地区10次典型的转雪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动力、水汽以及热力因子等物理量场结构方面展开研究,最终得出杭州冬季典型转雪天气的预报模型:①大尺度环流配置需满足能为转雪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水汽、动力抬升以及中低层上暖下冷的逆温或等温层结条件;②水汽和动力因子等物理量须满足产生纯雪的特定条件;③杭州温度层结须为T_(2m)≤1.5℃、T_(925)≤-4.0℃、T_(850)≤0℃、T_(700)≤-1.0℃和T_(500)≤-10.0℃。此外,进一步补充了杭州可能产生大雪甚至暴雪量级降雪的特定条件。最终选取2019年初的2次典型降水过程进行预报回报检验。  相似文献   
92.
张容焱  游立军  高建芸  林昕  唐振飞 《气象》2013,39(12):1642-1648
本文针对有水位资料,但没有流量观测的流域,同时又有历史罕见洪水记载、流域断面洪水警戒水位和自动站记载的近年几次小洪水过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 洪关系,得到致灾临界量;再应用淹没模型模拟洪水淹没情况,得到洪水的风险等级评估。通过对历史特大山洪个例的淹没反演,可以看到由数理统计与淹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的山洪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由于洪水记载和考察资料,往往对洪水淹没的高度记录准确,而对发生的具体时间通常是模糊的,本文得到的临界量指标是否能够预见洪水需要实例检验。通过2012年前汛期强降水过程的检验,虽然预警了低风险洪水事件,但是风险发生时间有差异,经过合理调整低风险临界量,满足了能够预见洪水的目的。对于其他等级的临界量的检验,有待于日后更多的实例,进行合理的调整,逐步完善翠江流域的山洪临界量指标。  相似文献   
93.
利用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垂直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11月5-6日、11-12日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两次转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涡配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地面气旋东移发展,强降水性质分别为锢囚锋区降水和地面气旋的暖区降水。系统的动力抬升条件与长白山区地形抬升作用结合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天气系统从不同路径进入山区,强降水的位置不同。低层充足的水汽是大到暴雪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两次过程的水汽分别来自东南风带来的海上暖湿气流和槽前西南急流的水汽输送。转雪和纯雪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带来的冷空气降温,气温的降低可以促使转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网络数字雹雨分测仪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数字雹分测仪的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浮力定律,翻斗计量,微机记录,网络传输等工作原理,模拟实验了理论数值和实验数值间的计量误差,探讨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野外观测调节技术和蒸发补偿订正等.经试验表明,各种部件结构科学、稳定、误差小、整体性能良好.野外观测资料表明,网络雹分测仪所测量与自动站观测的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由于能同时进行雹分测,对极端冰雹天气具有实时监测优势,在野外林果和农作物雹灾危害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具有与遥测量计和其他遥测气象要素仪器一样的现代化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灾害野外监测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95.
孙军  谌芸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气象》2012,38(10):1267-1277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极端性分析及思考”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分析及思考”对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特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本文进一步从影响降水的因子:降水效率、水汽、上升运动、持续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极端性降水的成因,所用资料为业务中常用的模式分析和各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本次过程为典型华北暴环流形势,其中高层气流辐散区与低层低涡切变线的耦合是直接诱因;较高的环境相对湿度和湿层较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以及热带降水性质提高了本次过程的降水效率;异常大的水汽含量(可降水量达60-80mm)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异常,可作为判断极端降水的重要因子;环境大气具有中下层条件性不稳定,上层湿中性层结特性,CAPE值中等,同时上层干侵入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低涡切变线及华北地形共同触发了MCS的在暖区生成发展;低涡北跳、MCS后向传播特性使暖区MCS东移速度慢,形成“列车效应”,造成降持续时间长。本文最后探讨了极端降水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96.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王雨  冯沙  李崇银  傅云飞 《大气科学》2012,36(3):579-589
文中利用热带测卫星 (TRMM) 搭载的测雷达 (PR) 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 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穿透性对流的频次、条件降水强度及垂直廓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都主要发生在热带辐合带 ( 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 (SPCZ)、亚洲季风区、20°N以南的非洲以及美洲等地区, 它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 而且陆地深对流更容易发展成为穿透性对流, 但绝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频次不超过0.2%。对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的分析表明, 热带及副热带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在10 mm/h以上, 且洋面的条件降水强度要比陆地大, 但由于其频次较小导致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并不大。尽管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的外形比较相似, 但相同的高度, 深对流的降水强度要比穿透性对流偏小, 而且这种差异随海陆和纬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 热带地区 (15°S~15°N) 冬、夏季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都只存在较小差异, 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7.
2005年6月18-12日浙南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逐小时加密量资料,对2005年6月18-22日浙江省中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梅锋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梅锋暴过程是在两槽一脊的大环流形势下,由中低层切变、西南涡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12个中尺度团的持续生成东移导致了暴的发生。正涡度大值中心值的强度和中尺度团的强弱以及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速度以及垂直螺旋度的强弱和中尺度团的强度变化一致。急流核的出现导致水汽辐合明显加强.从暴区和急流核的位置配置来看,暴区出现在急流核的左侧。  相似文献   
98.
2006年春季内蒙古久旱转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和基本气象资料,对发生在2006年5月11日内蒙古春季的久旱转天气过程进行了气候背景、天气成因和转折性特征的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低槽的建立与中纬度低槽的叠加是此次久旱转过程大尺度环流调整的转折性信号,西南急流的建立、水汽的长距离输送和偏东方向水汽的垂直叠加是转折性降水最重要的条件.东亚地区中纬度40 °N低槽对转折性降水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动力作用,而青藏高原低槽主要体现在对西南气流的加强和水汽的远距离输送.高层正涡度由南向北的输送,使中纬度低槽进一步加深,垂直运动上升区自西向东的输送主要发生在低层东风切变中.辐散场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较好的抽吸效应,使低层动力辐合作用进一步加强.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叠加成为此次转折性降水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艾卉  张耀存  卢伟 《气象科学》2009,(3):299-306
用全国1958—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总降水日数以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4年与1958—1979年两个时段相比,我国东部各地区夏季总降水日数和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东北地区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减少,这主要与小日数减少有关。华北地区总日数和总降水量也呈减少特征,总日数减少是由于各等级日数减少引起,且小日数减少贡献较大,而总降水量减少却主要是由于暴日数的减少引起。长江流域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增加,总日数增多主要与中以上级别日数的增多有关,而总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与暴日数增加有关。华南地区总日数和总降水量减少,总日数减少主要与小日数减少有关,而总降水量减少是由于各等级降水日数减少引起。  相似文献   
100.
冷锋云系降水中尺度结构的一次TRMM卫星观测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RMM(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资料,对一次低槽冷锋云系和江淮气旋共同影响下的冷锋积层混合云系中带和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冷锋的不同部位云系结构很不均匀,可分为典型的积层混合云系、均匀的层状云系和弱的积层混合云系3种类型,南部典型的积层混合性云系中存在明显的短回波带结构,短回波带的平均长度63.0 km,宽度19.4 km,平均降率14.54 mm/h,同时短回波带中还有明显的核特征;北部均匀的层状云系中,大范围的降水在1~2 mm/h之间,其中嵌有2~7 mm/h大小不等的较强降带,并且存在冷锋带结构;中部较弱的积层混合云系中以冷锋带和冷锋前的暖区带为主,冷锋带上有多个核的结构;同时,不同性质的云系结构如短回波带、核以及均匀的层状云的降水的垂直廓线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