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4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51.
不同气候带若干金矿区水中相态金的地球化学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气候带4个金矿区的水化学测量结果表明,金在水中的相态分布与其所在地域空间气候带呈规律性变化,初步建立水中相态金异常分布模式,为水化学预测隐伏金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2.
元素相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来在国内外的部分元素相态分析方法,对在岩石,矿物及冶金产品中Au,Ag,Fe,Mn,Co和Ni等元素的化学物相分析和元素赋存状态分析进行了分类评述。  相似文献   
453.
姚浪  吴姗  周庶  王璇  谯勋 《陕西气象》2020,(4):15-20
2008年年初、2011年年初毕节市均出现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低温雨雪天气,利用毕节市8个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月31日地面观测资料,贵阳、威宁探空观测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两次天气过程发现:2008年过程以冻雨天气为主,毕节平均冻雨日数达27 d,且过程中无明显升温天气;2011年过程雨雪交替出现,地面凝冻时间较2008年少。分析500 hPa环流特征发现2011年过程高压脊强度更强,高空冷涡较2008年更深厚;2008年过程在青藏高原西北侧南风更强,2011年过程偏北气流中心较2008年偏西、偏南,南北风分界线较2008年偏南明显。两次过程中云贵准静止锋面的摆动和位置对毕节降水相态变化有直接影响,频繁摆动的锋面是毕节降雪的有利条件,当冷空气强度较大或静止锋减弱后毕节常出现冻雨或雨夹雪天气。分析垂直层结发现两次过程中绝对水汽含量相当,但上升运动伸展高度差异明显,2008年过程上升运动高度集中在700 hPa附近,而2011年过程中上升运动伸展高度较2008年更高,上升运动达600 hPa以上的持续时间更长,这直接导致两次过程天气现象特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4.
分析了ODP184航次1 146站位海底岩芯沉积物中的Cu、Fe、Ni等7种元素的总量和相态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各元素的总量及相态的剖面分布受生物作用、有机质络合吸附、共沉淀等多种因素控制;沉积物主要来自陆源.元素Cu、Co、Ni的有机结合态及总量的分布规律表明深部地层中存在大量有机物;结合岩芯沉积物中有机气体及相关地质背景,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赋存条件;对各元素的相态与轻烃及各有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虽然可交换态的Cu、Fe、Ni在元素各相态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但却是指示油气存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55.
李超  舒劲松  许斐  杨守业 《地球科学》2013,38(3):454-460
元素铁因其在地球早期环境演化和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 是目前全球变化与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铁元素的相态分析, 对于深入了解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生物的吸收利用, 都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沉积物中铁的化学相态分析方法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简单相态分析(degree of pyritization, DOP), 元素的顺序提取法(Tesser方法), 到Raiswell和Poulton等学者提出针对Fe元素特定的相态分析法等.重点介绍较为常用的三步提取法和其在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结合目前国际上铁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提出Fe的化学相态分析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56.
2008年初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东亚高空急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高空客观分析资料,对2008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4次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期间,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副热带急流总体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副热带急流的北界越北即南北跨度越大,雨雪冰冻过程持续时间越长;副热带急流中心强度越强,雨雪冰冻天气强度越大、范围越广。副热带急流的经向风分量异常偏强区域与雨雪冰冻强度较大区域一致。同时,温带急流的纬向西风和经向北风明显偏强,其强度的强、弱变化与强降雪过程的开始、增强、结束时间密切相关。其经向分量异常区域以北风为主,即当温带急流的经向北风分量和副热带急流的经向南风分量都较强时,对应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较强。对低温雨雪过程的前期环流分析表明,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的全风速及纬向分量在该事件发生前半个月就开始有明显的前兆,两支急流的经向分量在该事件发生前20天开始有前兆信号,且副热带急流的经向分量、温带急流纬向分量的迅速减弱对该事件的结束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57.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十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国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场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及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空前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多方面的。收集灾情调查、损失评估等数据,收集对森林资源恢复重建的意见与建议,将为后人留下一份十分宝贵的资料。为此,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科学》将出版“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的影响及灾后重建专刊”(2008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458.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地面常规观测、地面雷达观测等气象监测手段因受冰雪灾害的影响, 未能提供全面及时的雪情信息. 为了补充雪情数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采用区域ATOVS卫星遥感数据和NCEP预报数据, 利用与美国NCAR合作开发的WRF三维变分预报/同化系统(其中陆面子过程选用NOAH方案), 建立了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2008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暴雪监测系统, 提供了暴雪灾害时段内每6 h一次的雪水当量演化分布数据. 本文系统阐述了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2008中国南方特大暴雪灾害监测方案, 并对比分析了同化前、后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吻合度. 研究表明: 同化后的分析场能更好地反映此次强降雪过程的天气特征, 雪深的计算精度较同化前有明显改进, 从而验证了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雪情监测方案的可行性. 该研究不仅为暴雪天气灾害应急服务提供了及时准确的雪情空间分布和演变信息, 也为区域ATOVS数据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9.
:针对2008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受灾严重的广东南岭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森林植被破坏遥感检测研究,首先得到林地分布图,然后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基于对象NDVI差值的森林受灾程度分级,得到灾害等级地图,最后用分带统计法对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了分析.林地提取的总体精度为95.33%,灾害分级的总体精度为87.27%,Kappa系数为80.74%.灾害空间分析表明:高程上,600~1 600 m主要为重度、中度受灾;600~1 300 m,高程越高,受灾比例越大;1 300~1 600 m,比例有所下降;400 m以下和1 600 m以上主要为轻度受灾;坡度上,随着坡度的增大,重度、中度受灾比例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坡向上,各级灾害比例几乎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460.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山区融雪(冰)以及强降水引发的洪水愈加难以预测,通过山区雨雪分离可判定引发洪水的温度条件,从而为山洪准确预报提供简单而科学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昆仑山提孜那甫河流域为例,基于流域内不同海拔气象站2012-2016年的降水以及温度数据,结合MOD10A2积雪数据,采用温度积分法和概率统计方法,利用研究期内的平均温度,确定出不同降水形态对应的温度条件,以达到雨雪分离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莫木克站最大温和积温分别达到20.91 ℃和51.82 ℃时,降水可判定为降雨,最大温和积温分别低于18.13 ℃,43.69 ℃时,降水可判定为降雪;库地站最大温和积温分别达到14.51 ℃,33.17 ℃时,降水可判定为降雨,最大温和积温分别低于13.57 ℃,31.68 ℃时,降水可判定为降雪;西合休站最大温和积温分别达到9.43 ℃,19.53 ℃时,降水可判定为降雨,最大温和积温分别低于8.22 ℃,19.4 ℃时,降水可判定为降雪。利用流域内气象站点附近乡镇的气象统计数据对温度条件及分离结果进行验证,在海拔2000 m以下、2000~3000 m以及3000 m以上不同海拔地区的准确率分别为92.86%、79.49%以及88.3%。本研究可为判别洪水类型和洪水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