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长江下游异常雨涝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江下游地区21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性的异常雨涝气候事件,同时根据历史上农业雨涝受灾情况确定了异常雨涝气候事件的严重程度指标和影响评估的模型,该模型简便、实用,可用于日常气候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12.

建立可监测、可预报的雨涝危险性指数与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的关系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前、灾中、灾后人口受灾情况快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利用小时降水、日最大降水量、累积降水量与暴雨持续天数等气象资料以及水系、高程等孕灾环境资料,构建了雨涝危险性指数。结合历史洪涝受灾人口资料,建立基于雨涝危险性指数的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灾损曲线。按照重现期划分雨涝危险性等级,并通过计算不同重现期雨涝危险性指数的致灾阈值,建立危险性等级与受灾人口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湖北省暴雨高危险区主要位于江汉平原以东,其次是鄂西南南部、江汉平原南部。(2)通过历史暴雨过程受灾情况比较,包含小时雨量和孕灾环境的雨涝危险性指数更能呈现暴雨过程的受灾程度。(3)湖北省暴雨洪涝受灾人口与雨涝危险性指数呈幂函数关系,年及暴雨过程实际受灾人口与拟合受灾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00和0.891。(4)利用5 a、10 a和20 a三个重现期将雨涝危险性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当雨涝危险性指数超20 a一遇时,预计受灾人口将达12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13.
1755年中国东部极端雨涝事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我国东部大范围、多流域严重雨涝,其后1756、1757年黄河中下游雨涝,连续2年呈现较少见的北涝南旱降水分布格局,这是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多雨的天气实况和气候特征,绘制各年多雨、水灾和伴生的饥荒、虫灾、疫疾的发生地域实况图。结果表明,1755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其中黄淮地区连续雨日超过40 d。有早梅雨,长江下游的梅雨期长达43 d,是18世纪最长的梅雨期,南京的年降水量达1378 mm,是18世纪的最高值。1755年气温偏低,夏寒、秋霜早、冬季寒冷等特征与典型的极端多雨年1823和1954年相同,这3例极端多雨年都是太阳活动周的极小年。  相似文献   
14.
从灾害学角度提出了雨涝灾害指数的定义,并建立了河南省40年雨涝灾害指数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雨涝灾害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减轻雨涝灾害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7、8月雨涝发生时高空500hPa环流盛行“+-+-”定常行星波列。分析了4-6月环流演变情况。发生雨涝时全国多呈A型雨即北多南少;6月盛行B型雨,即黄河流域和华南多雨;B型雨可分为B1雨型,即长江、松花江流域多雨,其他地区少雨;5月和4月分别盛行C和D雨型,即黄河流域多雨其南北少雨和长江以北多雨其以南少雨。河套与山西、河北北部多雨是造成雨涝的关键区。还分析了1998年松嫩大洪水。  相似文献   
16.
姜允迪 《气象》2007,33(11):124-125
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同期偏高1.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北京、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为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0mm,较常年同期(103.3mm)略偏多;福建、山东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三多。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5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5.6个)略偏少;其中有3个登陆,  相似文献   
17.
1951-2006年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1-2006年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两个流域雨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灾害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呈增加趋势,损失日趋严重,且长江流域受雨涝灾害影响范围较大,灾害发生频率大于黄河流域。受暴雨影响,夏季两个流域雨涝发生频率最高、范围最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黄河流域雨涝灾害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而长江流域80年代初雨涝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显著增加。两个流域雨涝灾害的受灾率均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其中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受雨涝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调查,对2004--2006年棉花不同阶段雨涝情况对棉花生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抗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定义贵州省区域暴雨标准,构建了综合考虑暴雨过程持续时间、暴雨范围、平均暴雨量3个指标的贵州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和雨涝年景指数,分析近60a贵州区域暴雨过程次数、强度和雨涝年景指数等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贵州区域性暴雨过程共出现721次,平均每年12.0次,2015年最多达20次,1961年最少仅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3—9月均可出现,6—7月最为集中,6月最多,3月最少;区域性暴雨过程以0.4次/10a 的速率呈弱的上升趋势,年际和年代际特征明显;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影响范围多为6~19站,持续天数为 1~5 d,平均暴雨量多为60~80mm;强、特强暴雨过程呈显著增加趋势,较强暴雨过程呈略微增加趋势,一般性暴雨过程呈略微减少趋势;雨涝年景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7个强雨涝年2014、2020、1996、1999、1995、2000和1991年均出现在1990年后。  相似文献   
20.
皮冬勤  管兆勇 《气象科学》2016,36(3):283-290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印度尼西亚地区为非绝热加热正异常区,而其东北侧海域的非绝热加热为负异常或较小的正异常,由此形成了西南-东北向的异常加热梯度,使得印度尼西亚地区大气受到异常加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而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则为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形成了西南-东北向垂直环流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低层异常辐散气流可作为异常涡度源,强迫出位于南海中国地区的反气旋性环流。同时,来自印度尼西亚北侧的扰动能量在南海地区辐合,有利于南海地区这一异常反气旋环流的维持。南海地区异常反气旋环流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携带大量热带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并与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气旋性环流西南侧的西北气流交汇辐合于长江流域,有利于降水异常事件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