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21世纪初的一个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在刚刚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得出的一个共识和基本判断。我们将怎样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实现怎样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天要谈及的话题——“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机遇期”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的目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这一次战略机遇期中大有作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实力地位,促进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崛起。  相似文献   
342.
<正>1大雾过程2015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频繁出现,日数共计18 d,较历史同期相比大雾日数偏多。其中,2月16—19日、3月15—17日出现3 d以上连续大雾天气过程。2降雪过程1—3月气温偏高,全省平均气温偏高1.6℃,其中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8.6℃,偏高2.5℃。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  相似文献   
343.
344.
345.
    
  相似文献   
346.
2013年11月东北大—暴雪持续日数为1982—2020年同期最多的一年。其中,2013年11月17—20日和25日先后发生两次强降雪过程,其中第一次过程降雪持续时间较长,而第二次过程日降雪强度强。基于此,从2013年11月月际异常气候背景和两次强降雪过程的角度,开展其成因和可预测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11月北极涛动(AO)正位相异常偏强、类北太平洋涛动(NPO)负位相、巴伦支海以北的海冰月增长量(11月减9月)异常偏多和热带-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的气候背景有利于这次东北持续性大—暴雪事件的发生。其中,2013年11月巴伦支海以北的海冰月增长量偏多,意味着季节性海冰生长量增加使得向大气中释放的潜热通量增加,气温偏高,有利于AO正位相加强并激发罗斯贝(Rossby)波列,使得阿留申低压减弱;同时11月热带-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热带印度洋对流加强和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减弱,有利于西北太平洋-阿留申地区维持“气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呈现类NPO负位相。这样的环流形势有利于从北太平洋向东北地区持续输送水汽。第一次强降雪过程(17—20日)发生前5 d(12—16日)到降雪过程结束(20日),北大西洋涛动(NAO)维持正位相并且强度达到冬半年最强,由此激发持续东传Rossby波,使得西北太平洋-阿留申地区为持续性的南北向“气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北太平洋水汽持续输送至东北地区。在2013年11月25日第二次强降雪过程中,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显著加强,东北低涡加深,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更为暖湿的水汽输送至东北地区,与北太平洋输送的水汽共同导致第二次强降雪过程的日降雪强度大。最后,利用CFSv2评估2013年11月异常气候背景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CFSv2可提前1个月预测2013年11月热带-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但对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对流异常、NAO以及热带-中高纬大气遥相关预测能力较弱。在次季节尺度上,ECMWF(CMA)能提前29(12) d和13(16) d合理预测出两次过程降雪量的空间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模式能合理再现NAO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等关键环流系统的逐日变化。因此未来还有待提升热带-中高纬大气遥相关、水汽输送以及平流层极涡的次季节-季节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47.
王智敏  汪会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气象》2024,50(6):686-700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同产品对新疆区域降雪的敏感性及三类降雪云(深厚、浅薄和近地表)的宏微观特性差异,利用等频率高度统计方法,分析了四次新疆不同下垫面降雪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浅薄降雪云出现频率超过60%,而深厚降雪云对降雪量的贡献最大,三类云的液水路径(LWP)和冰水路径(IWP)集中在80~450 g·m-2和100~380 g·m-2,回波顶高、LWP、IWP与近地表降水率总体上呈正相关;四次典型降雪系统分别发生在阿勒泰山区(A个例)、伊犁河谷(B个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C个例)及昆仑山北麓戈壁地区(D个例),其中A、B个例主要为冰云,C、D个例多为冰水混合云,在GMI中166 GHz高频通道对降雪的敏感性较好,亮温分布在200~275 K;雷达反射率因子(Z)集中在16~25 dBz,对应高度为 0.75~4.65 km,A、B和D个例云团存在“左倾”结构,Z集中在云体中上部,属于发展阶段,C个例的Z主要位于云体下部,云团处于成熟阶段。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和粒子数浓度(dBNw)在1.00~1.22 mm和33~35产生的降雪量较大,降雪强度不仅与冰晶和过冷水粒子大小有关,还受到粒子数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提升新疆地区降雪监测水平,深入认识该地区降雪形成机制及评估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增雨(雪)潜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48.
张亚男  罗浩 《气象科技》2024,52(2):252-264
利用贵阳机场CFL 03型大气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WPR)资料、贵阳机场自观资料等,针对典型降雪和冻雨个例,以及贵阳近三年发生的降雪和冻雨过程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WPR的水平风场反应出降雪期间冷空气厚度及强度都超过冻雨,并且中低层主要为冷平流,而冻雨中低层主要为暖平流;②高层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增大/减小在时间上超前于降雪的增强/减弱,可以反应降雪强度变化的趋势;③降雪阶段的回波强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向左倾斜,高层回波强度的变化对降雪强度的变化具有指示性;冻雨的回波在垂直方向呈现“强-弱-强”的分布,与温度场在垂直方向上的“冷 暖 冷”的层结分布一致;④冻雨天气下粒子的下落速度小于降雪,雨夹雪的下落速度比纯雪更大,小雪下落速度最小。  相似文献   
349.
本文从天气学和物理量场角度,分析了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桂林地区解放后少见的雪(雨)天气过程的特点和成因,获得了预报桂林地区出现降雪天气的一些粗略指标。  相似文献   
350.
利用合理的数值模型,对区域性的强震活动性分析,是近些年来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来讲,区域性强震演化的理论与数值模拟模型都是多尺度问题,对该问题的充分研究需要借助于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技术.侧重于基于千万有限元网格技术,采用大规模并行有限元计算手段,对该问题的理论建模与并行数值算法实现,以及如何应用到对川滇地区区域强震演化过程的模拟进行了具体论述.本研究的关键目标是为中长期地震危险性估计提供一个大规模数值预报模拟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