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166篇 |
地球物理 | 85篇 |
地质学 | 134篇 |
海洋学 | 45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为了动态地分析和客观评估城市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将气象卫星及资源卫星分别作为城市热力分布、可吸人颗粒物污染分布,绿地分布监测的主要信息源,研究、建立了卫星光谱与地面气温、可吸人颗粒物指数(PM10)观测要素之间的反演模式,也研究和建立了GIS动态监测和空间分析模式,对城市热岛、浊岛、绿岛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作用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得出6×104m2以上绿地的降温范围在9×104m2~13×104m2之间;8×104m2以上的绿地降尘效果较为明显,通常当绿地面积增加4×104m2上下时,对降尘的影响距离约增加50 m. 相似文献
482.
我国开展地震前兆观测已有3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也成功的预报了一些地震,但同一观测环境下,同物理量观测不一致的问题存在,不容忽视。文中分析了由此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483.
484.
利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常规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01年1月14-15日的一次降温,降雨和凝冻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数值预报产品对该预报过程进行了分析了总结。 相似文献
485.
应用Micaps高空形势图和地面气压场特征资料对2006年1月14~18日的一次强降温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的冷空气移动路径受大范围流场控制,且如有短波槽补充将会明显加强,同时冷空气主力侵袭区域随负变压中心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87.
基于葵花-8卫星红外通道资料和地面降水数据,对2017年5—9月宁夏暴雨过程进行云团识别、特征参数(云顶平均亮温、最低亮温、亮温梯度、冷云面积和降温率)计算及监测预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所选云团特征参数在不同类暴雨过程中有较明显的表现特征.暴雨发生时,云顶平均亮温和最低亮温分别介于213~228 K和199~227 K... 相似文献
488.
对不同粒径块碎石层在封闭条件下的降温效果进行了系列室内试验研究,试验中块碎石层厚度为1.3 m,采用的4种块碎石平均粒径分别为8.3 cm、14.8 cm、22.1 cm和27.1 cm.结果表明:在顶部温度(平均温度为正)周期波动条件下,4种粒径块碎石层均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平均粒径为22.1 cm的块碎石层降温效果最好.经综合分析确定,封闭块碎石层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降温粒径范围为20~30 cm.在全球升温与人类工程活动的背景下,即使路基表面平均温度升为正,只要合理利用块碎石层的降温特性,就可以达到有效保护其下部多年冻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9.
490.
四川地区44年来气候季节划分及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地区135个台站的逐日温度资料和曾庆存等[1]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讨论了四川各区域的气候季节划分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1961~2004年期间,四川地区季节的四季分配很不均匀,冬夏季偏长,春秋季偏短;并且四川不同区域间的季节划分差异主要表现在春秋两季的时间长度上.(2)季节划分的年际变化表现为春季西部高原地区有两次时间长度增加和两次减少的变化特征,在两次时间长度增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季节长度突变;高原与盆地过渡区1996年以后春季长度年际差异显著减小,东部盆地地区近年来春季时间长度明显增加.(3)季节强度指数表明,冬季西部高原和中部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区变暖、夏季在1960~1970年代变冷的趋势;东部盆地冬季在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强度变化剧烈、夏季则显示出1982年以前逐渐变冷、以后逐渐变暖的特征.(4)成都城市群表现出春秋过渡季节更加短暂、四季分配更不均匀、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