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4篇
  免费   1740篇
  国内免费   254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8606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1349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41.
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Hadley中心提供的1969—1998年的南极海冰再分析资料和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指出南极海冰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与ENSO的关系则较为复杂。南极海冰维持了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持续性,因而对短期气候预测有较大帮助。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证实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有关,当北半球春夏季南极海冰增多时,华北降水增多而华南和东北降水减少。研究还表明,此种雨型分布与南极海冰变化引起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2.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y calculating immediate (same season), and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DVI in spring and the previous win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re positive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The stronger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occur in the eastern arid/semi-arid region, Central China,and Southwest China out of the eight climatic regions of China, and this implies that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has more sensitive feedback effects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three regions. The three regions are defined as sensitive regions. Spatial analyse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spring NDVI averaged over each sensitive region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160 stations suggest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 strongly affects summer precipitation not only over the sensitive region itself but also over other regions, especially the downstream region.  相似文献   
143.
雷达雨量计资料用于径流模拟(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测雨雷达结合稠密和稀疏雨量站网估计流域降水分布,将小同方法获得的降水分布输入降水径流模型TOPMODEL,模拟1998,1999夏季GAME/HUBEX试验区梅山和鲇鱼山集水区的径流,并与实测径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雷达结合集水区内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用稠密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2)利用雷达结合集水区外相对稀疏的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和用集水区内稠密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相当,显示了测雨雷达在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中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4.
渭河上游干旱特征与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上游50a的干旱特征及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渭河上游年降水在空间上有量的差异,但在气候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降水量存在17、13、11和3a的周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岷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渭河水资源变化有很强的指示性;气候阶段性变化比年际变化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严重;未来20a渭河流域降水很可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5.
梁钰  王蕊 《河南气象》2003,(1):14-16
分析了2002年5月多雨期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河南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时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资料等,揭示了2002年5月河南省多雨的天气学成因,得出了5月份强降水预报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6.
利用河南省均匀分布的50个台站自建站至1997年近50年的定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结果显示,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降水过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日大而过程主要出现在3~11月份,冬季仅在豫南一些台站出现,各级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出现最少,夏季出现最多,其地理分布随测站纬度、拔海高度、地形地貌不同有较大差异;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其最大值多出现在冬季,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地理位置差异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奇异谱分析法对三峡地区16个测站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和重建,再利用自回归方程对该地区降水情况进行预报试验,得到如下结论:用三峡地区5年左右(与ENSO事件周期接近)的主要周期为窗口长度对该地区16个测站进行降水预报,其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8.
根据2002年和历年牧业区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牧草的生育及产量状况对照分析:2002年春季,青海省牧业区气象条件及土壤墒情好于往年,牧草长势普遍较好;夏季前期(6月一7月中旬)降水基本正常、气温偏高、雨热配合较好,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后期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土壤失墒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轻一中度旱情;秋季(9一11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黄枯期较历年平均日期提前了1—10d;8月下旬,青海省牧业区各地牧草产量稍高于去年及历年平均值,属平偏丰,气候年景较为有利于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9.
本利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作业期间,河南站和西宁站的常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及实况记录,对两地区云状出现频率、降水机率和降水效果等进行统计和对比,以分析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地区的云及降水特征。统计结果表明: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地区有明显不同于西宁地区的云及降水特征。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