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7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测绘学   1291篇
大气科学   1852篇
地球物理   884篇
地质学   1047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238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浙江地区水库地震与构造地震应力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采用布龙模式下近震源记录计算震源谱参数的方法,系统测定了发生在温州珊溪水库、宁波皎口水库库区以及浙江地区构造地震共326次地震的应力降、视应力等参数。给出了两个水库区地震与构造地震的应力降与视应力参数特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研究发现,皎口地震的应力降和视应力值均低于浙江地区构造地震;珊溪水库地震与构造地震在应力降和视应力值上具有震级分段的特征:震级ML<4.0级的地震,同震级的应力降和视应力值两者相差不大,而震级ML>4.0级的地震,构造地震的应力降和视应力值均高于珊溪水库地震。此外,测定的应力降、视应力的对数与震级ML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52.
详述数字电极的系统构成、电路结构、通信协议和其他关键技术。该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基于RS-485现场总线,通过环境测试和台站试验,发现数字电极技术适用于多极距电阻率系统。  相似文献   
953.
目的:通过比较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评价64层螺旋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0例(心率小于65次/min,心率波动范围小于5次/min),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40例,开启ECG管电流调制技术,70%~80%期相满电流输出)及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40例,35%~80%期相满电流输出)CT冠脉造影,依据患者体质量指数选择管电流(400~800 mA),管电压120 kV。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剂量回顾门控组与常规回顾门控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78,P=0.23)。低剂量回顾门控组CTCA辐射剂量平均(13.76±2.38)mSv,常规回顾门控组CTCA辐射剂量平均(20.06±3.35)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P=0.00),使用低剂量回顾门控降低了31.4%的辐射剂量。结论:低心率患者行回顾门控CTCA通过修改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参数得到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回顾门控CTCA无差别,而辐射剂量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注射速率对肝脏动脉期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正常组(A组)40例和肝硬化组(B组)40例。各组根据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组,3.5 mL/s组(A1、B1组)、2.5 mL/s组(A2、B2组),采用Smartprep造影剂跟踪技术,当腹主动脉的CT值到达或超过150 Hu,按下扫描键正式扫描。记录不同注射速率动脉期腹主动脉的CT值、触发时间,统计正常组和肝硬化组成像优良率,建立统计表并相互比较。结果:注射速率为3.5 mL/s和2.5 mL/s时,正常组优良率分别为96.4%和91.7%,P>0.05;肝硬化组优良率分别为95.5%和72.2%,P<0.05。注射速率为2.5 mL/s时,正常组和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96.40 Hu±20 Hu和186.02 Hu±18 Hu,P>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动脉期平均触发时间分别为22 s和24 s,P<0.05。注射速率为3.5 mL/s时,正常组和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244.90 Hu±37 Hu和219.33 Hu±33 Hu,P<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动脉期的平均触发时间分别为20 s和22 s,P<0.05。结论:无论是肝硬化组还是正常组注射速率越快,动脉期峰值越高,达峰时间越短。相同注射速率情况下,正常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较肝硬化组高,平均触发时间较肝硬化组短。肝硬化组对注射速率要求高。  相似文献   
955.
在医用X-CT中,散射现象对重建图像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多源锥束CT是医用CT的一种发展趋势,可成倍提高时间分辨率。但与单源CT相比,多源CT额外的光源会导致散射现象的加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着重考虑这一问题。本文在开源工具EGSnrc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蒙特卡罗法的CT仿真软件SimProj,用该软件获得了贴近...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讨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1例经外科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头颈部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资料,评价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1例全部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来源于B细胞32例(62.75%),T细胞19例(37.25%)。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鼻腔及咽环,其中鼻腔23例(45.10%),咽环(Waldeyer环)20例(39.22%),其余部位共8例(15.69%),包括眼眶3例,喉部、甲状腺各2例,腮腺1例。18例(35.29%)伴淋巴结转移。根据肿瘤形态分为3型,其中单发肿块型31例(60.78%),弥漫肿胀型17例(33.33%),溃疡坏死型3例(5.89%)。结论: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检查可以显示病变形态、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结合临床特点对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病灶直径≥1cm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不典型,结节或肿块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都为男性)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例右侧,4例左侧。除1例为跌倒致伤外,其余5例为运动损伤。X线平片检查6例,CT平扫2例,MRI平扫3例。结果:X线平片表现,根据Ogden’s分型,1例ⅠB型,1例ⅡA型、2...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患者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的最佳扫描参数,以便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图像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400例患者CT增强检查资料。其中实验组200例,由于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的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中,采取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注射速率以2.5~3.3mL/s,非离子型造影剂70~100mL,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均较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延长延迟时间8~15s,螺旋CT扫描范围包括检查器官上下范围,病变区加扫薄层;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依组织器官不同注射速率、非离子型造影剂量及螺旋CT扫描范围方法与实验组相同,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注射造影剂设定延迟时间。分析测量两组CT图像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织CT值和扫描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例实验组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病例与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增强检查图像质量经统计学分析相近。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配对比较,统计学分析t值为4.371,P=0.000,这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存在差异。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配对比较,t值为-1.664,P=0.103>0.05,这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不存在差异性。结论: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患者,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的增强扫描采取适当的增加延迟时间扫描完全可以达到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60.
安庆4.8级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谱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徽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安庆4.8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求取了零频位移谱值、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震源参数。分析了纵、横波零频谱值比和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庆4.8级主震后,纵、横波零频位移谱值比和应力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主震—余震序列的最大余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发现震源参数与震级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