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8篇
  免费   3266篇
  国内免费   4709篇
测绘学   691篇
大气科学   16075篇
地球物理   2204篇
地质学   2797篇
海洋学   1363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1027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619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984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1005篇
  2004年   889篇
  2003年   963篇
  2002年   868篇
  2001年   827篇
  2000年   828篇
  1999年   693篇
  1998年   690篇
  1997年   748篇
  1996年   738篇
  1995年   659篇
  1994年   571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455篇
  1991年   352篇
  1990年   399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9篇
  1941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争辉  罗亚丽 《暴雨灾害》2021,41(2):101-110

利用1980—2017年华南地区30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统计特征,定义站点上短时(1—6 h)、中等时长(7—12 h)和长时(>12 h)降水事件,对比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以及所定义的西部内陆、东部内陆、沿海地区的异同。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爆发后,研究区域平均而言,三类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增多、小时降水强度增强,短时、长时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增多,而中等时长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有所减少。(2)从空间分布来看,南海季风爆发后,小时降水强度在整个华南地区均增强,西部内陆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尤为明显;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在西部内陆和沿海地区升高,而东部内陆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降低,因此,季风爆发后西部内陆和沿海地区的总降水量均显著增大,而东部内陆的总降水量变化不大。(3)西部内陆降水事件主要在夜间开始发生,持续时间越长的事件越早开始,且由西向东逐渐推迟;东部内陆短时降水事件主要在14时(北京时,下同)左右开始,季风爆发后更为明显,而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沿海地区短时降水事件在季风爆发前主要于05—08时开始,季风爆发后,在海岸线约50 km以内仍然如此,而较远离海岸线的短时降水事件主要于14时开始,沿海地区长时降水事件在季风爆发前、后都倾向于在夜间开始,并在日间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82.
略谈降水前后的轻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华 《广西气象》1989,10(3):64-65
  相似文献   
8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我国北方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基于1966—2021年87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暖季5—9月一般性降水和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并基于1980—2021年298个气象站分析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存在短时强降水强度极端性显著区域。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两类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强度和降水时次百分比均呈增长趋势,但短时强降水的增幅更高,而渤海西侧平原区域趋势则均不明显。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的一般性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日变化幅度显著弱于短时强降水;7—9月渤海西侧平原区域降水夜发性更明显,且相比另一区域半峰持续时间多出约2 h。2005年后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短时强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下午时段均明显减弱,但午夜后至清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4.
曲线拟合在沉降监测预报中的可靠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曲线拟合是测量工程中对野外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本文结合实例,重点讨论曲线拟合在变形体沉降监测预报中的可靠性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85.
86.
基于球谐函数模型的电离层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球谐函数模型系数的特点,采用ARMA(p,q)模型对球谐函数模型系数进行预报,由球谐函数模型计算电离层VTEC。提出了针对某一时刻球谐系数进行预报的方法,相比传统按照时刻顺序的预报,预报时间大大延长,预报精度也有所提高。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中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预报精度偏低,同时,一天中不同时刻预报结果有所差别,前半天的预报效果明显好于后半天。  相似文献   
87.
陈俊杰  郭延涛 《测绘通报》2012,(Z1):116-118,122
针对灰色系统理论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原始数据进行挖掘的特点,根据潞安矿区司马矿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资料,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利用Matlab对观测数据进行插值,获取等间隔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概率积分法参数进行求取,进行相关的精度分析,得到运用该方法求取的概率积分法参数的方法是可靠的结论,体现了动态预测的特点。同时,将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与曲线拟合方法求取参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二者预测结果存在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可以通过定期等间隔的观测和加大对衰退期的观测次数等措施,提高概率积分法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88.
弱GPS信号捕获算法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毓  邹星 《测绘科学》2013,38(3):192-193,199
为满足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导航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改进循环相关的GPS基带信号捕获算法。本文借助于GPS信号基带数学模型以及FFT技术,从理论层面上对捕获算法的信号处理流程以及捕获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真实GPS基带数据对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检测概率和捕获能力进行了重点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是有效的,能够提高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检测概率和提高GPS接收机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89.
针对全球升温、极端天气增加、我国西北短时暴雨增多等现象,该文结合ERA5降水数据和气象站采集的实际降水量,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GPS观测数据反演的GPS/PWV对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PS/PWV的积累和变化与实际降水发生时刻及降水量具有密切联系,特别是GPS/PWV在陡升陡降及高位震荡与降水实际发生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对GPS/PWV应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及防灾减灾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ERA5数据记录的降水事件与气象站记录的实际降水的发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降水发生时刻及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相比准确性较差。该研究对于增强数值同化和机器学习在短时暴雨及极端天气等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从落实专业认证的现实需要出发,论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并籍此对变形观测分析与预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以目标导向为主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内外反馈信息为导向的持续改进的课程教改方案.教学各环节中,以专业“产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看学不看教”,阶段性考核,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