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6篇
  免费   4545篇
  国内免费   6957篇
测绘学   1326篇
大气科学   18769篇
地球物理   2440篇
地质学   4651篇
海洋学   2656篇
天文学   246篇
综合类   845篇
自然地理   1895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874篇
  2020年   829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712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294篇
  2013年   1095篇
  2012年   1140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1261篇
  2009年   1330篇
  2008年   1331篇
  2007年   1511篇
  2006年   1330篇
  2005年   1330篇
  2004年   1149篇
  2003年   1158篇
  2002年   1015篇
  2001年   997篇
  2000年   960篇
  1999年   833篇
  1998年   822篇
  1997年   863篇
  1996年   849篇
  1995年   779篇
  1994年   668篇
  1993年   518篇
  1992年   575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455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6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赵凯  濮梅娟 《台湾海峡》2005,24(3):370-376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2.
南海潮汐数值预报及其在海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协振潮波二维铅直平均运动方程为南海海域潮波运动的物理模式,用ADI方法进行差分求解,对该海域进行潮汐数值预报,并应用于海道测量。经实测数据对比,此方法不但可行,而且精度远高于一次或三次24h潮汐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84.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85.
渔业与埃尔—尼诺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尔-尼诺事件,不仅仅是海洋与气象的理论问题,而且已成为有商业价值的经济问题。在渔业部门已将它作为渔业管理的参数之一。本文简略地介绍埃尔-尼诺与渔业关系;而且用中国南海西沙气象台32年的资料,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建立预报埃尔-尼诺方程。这种预报方法,便于渔业部门使用,也是一种补充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6.
对冲绳海槽中段 3个沉积岩芯碳酸盐和烧失量的系统分析得知 ,岩芯沉积物的CaCO3含量一般 >1 0 % ,最高含量接近 30 % ,烧失量大都在 1 0 %~ 30 %之间变化 ,反映了该海区处于溶跃面之上钙质生物极为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结合δ1 8O曲线所反映的气候环境变化 ,探讨了 1 2 0kaB .P .以来碳酸盐旋回的“大西洋型”演变特点 ,同时对该区沉积地层中的火山热液活动印记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7.
林克式 《海洋预报》1995,12(3):26-33
一种海浪预报方法的探讨林克式(温州海洋管区)一、问题的提出数值预报,半经验半理论的预报,经验统计预报海浪仍是当今我国海浪预报的三大方法。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东海油田的海浪预报,虽然找出了五十多条预报指标,并用微机进行按需挑取,预报效果仍然不好。而...  相似文献   
88.
阎智超 《海洋预报》1989,6(4):33-40
一、前 言 1988年7月16日~18日,出现了一次河套气旋进入渤海的天气过程。这次锋面气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蒙古气旋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到河套地区的锋面扰动加强,并在河套地区形成新的锋面气旋。该气旋在发展和移动过程中,伴有强烈的降水、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受其影响,华北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天气,渤、黄海北部出现了6~7级偏东大风,秦皇岛海区出现了波高达2.1m的中浪和风暴潮。本文利用传真图分析了此次过程及其对秦皇岛海区的影响。 二、气旋的发生、发展及移动情况 1.气旋形成的天气形势 16日08时500hPa高空图上,中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低槽,并有冷气团与之配合。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势力较强,自蒙古到渤海一带有一低槽,也有冷气团配合(见图1)。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