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4篇 |
免费 | 1644篇 |
国内免费 | 24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50篇 |
大气科学 | 1710篇 |
地球物理 | 1648篇 |
地质学 | 4053篇 |
海洋学 | 1269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378篇 |
自然地理 | 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386篇 |
2021年 | 355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346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302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363篇 |
2014年 | 488篇 |
2013年 | 393篇 |
2012年 | 445篇 |
2011年 | 412篇 |
2010年 | 421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371篇 |
2007年 | 413篇 |
2006年 | 392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328篇 |
2003年 | 303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200篇 |
1997年 | 194篇 |
1996年 | 171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65年 | 7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与扬子北缘构造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大别山造山带及其"前陆"形成于三叠纪,是华北陆块与扬子地块经长期构造演化、最终碰撞的产物。研究表明,该"前陆"实际是扬子地块中部的九岭基底隆升带演化相关的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带。综合横贯大别山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探测、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探测、天然地震波(P波)层析成像研究、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示大别山造山带及扬子地块北缘的地壳物性、速度结构、莫霍面错断、变形特征等,发现该区上、下地壳结构具有不一致性,总体表现为鱼骨刺状;并结合地表地质调查,推断扬子地块北缘深层向南逆冲的构造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及折返过程密切相关,而浅部构造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与大别山造山带向南的逆冲推覆构成对冲构造样式。最后,本文讨论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和背景,分析了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2.
99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1):6
沿大西洋东北陆架边缘大群冷水珊瑚丘或礁生态系统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过去十年来对冷水珊瑚丘的分布、表层沉积物、群生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特征的研究深度,取得了包括扫描测深仪、遥控的海底机动展开操作系统的浅部取心和地震调查成果。水文调查的全球性覆盖是困难的,研究表明冷 相似文献
994.
湖南桑植-石门复向斜走廊剖面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了查明桑植—石门复向斜的地表、地下构造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采取了详细的地表走廊剖面的测量,以及结合地震勘探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综合解释。桑植—石门复向斜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次一级的构造带,从北向南依此是:堰塘湾构造带、四望山构造带、江垭构造带及教子垭构造带。江垭构造带和教子垭构造带的地面构造特征与地下构造特征具有一致性,基本上为构造简单的北倾斜坡;而四望山构造带的地面构造特征与地下构造特征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变形特征可解释为沿盖层间滑脱面的逆冲,以及断弯背斜的形成,上覆构造层中的褶皱向下消失在滑脱面上,形成所谓的“无根褶皱”。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重磁资料正反演计算,获得了一系列的地壳深部资料。多种资料综合反映了河南省深部构造的主要特征。本文论述了我省地壳层状结构的特点和深断裂带的划分。首次提出黄河南断裂带、驻马店-桐柏断裂带为超壳断裂带;确山-固始断裂带、南阳断裂带为地壳断裂带。 相似文献
996.
破坏面倾角,即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夹角,是进行岩体工程加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安全预警的基础。岩体赋存于自然环境中,其破坏面倾角受应力、结构面和水等条件的影响,这样,使得水-应力作用下其破坏面的倾角本身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软弱岩体。通常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得到的破坏面倾角为45°+φ/2,是一个定值;实际上岩石破坏面倾角非定值,而是存在一个范围。因而有必要研究在水-应力作用下岩石破坏面倾角问题。本文针对华南红层典型软岩-粉砂质泥岩在水-应力作用下的破坏问题,首先从概率分析角度,利用岩石微裂隙的破坏概率分布函数,得到软岩破坏面倾角表达式;并利用TAW-100水-应力耦合岩石细观力学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开展软岩在水同时作为赋存环境和围压时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其在0和1MPa围压时破坏面倾角范围为50.3°~80.2°;将该破坏面倾角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得到的破坏面倾角值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所建立的破坏概率方法与实验结果更为接近,表明本文方法有较好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7.
滑坡滑动面位置的确定及超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滑坡深部位移信息,分析滑坡“B”型、“D”型、“r”型变形特征,确定滑坡滑动面位置,提出了滑坡滑动面位置超前预测的位移矢量法。为系统分析及超前预测滑坡滑动面位置提供依据,为深入研究滑坡运动特征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安多高压麻粒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高压麻粒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其围岩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核-边显微结构,核部残留锆石具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541±8Ma~ 834±11Ma;第二类锆石具典型的变质锆石成因的结构特征,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79.0±1.7Ma.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6.7±1.1Ma.年代学资料显示麻粒岩与其围岩均具有泛非期的年龄信息,麻粒岩的原岩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并于早-中侏罗世发生了峰期高压变质作用改造,该变质事件可能代表着聂荣微陆块与羌南板块的碰撞拼合.伴随着早-中侏罗世的岩浆作用,麻粒岩及其围岩迅速抬升,抬升的时间跨度在13Myr左右,于166.7Ma左右抬升至地壳浅层部位或近地表. 相似文献
999.
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有关科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实际大气都是在复杂条件之下,所以复杂条件带来的问题已成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面临的最大科学挑战,严重制约了该领域研究成果在解决实际天气气候问题中的应用。在概要总结近年来中国复杂条件陆-气作用研究领域进展的基础上,对复杂条件下陆-气相互作用有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这两个陆-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影响陆-气相互作用复杂条件的机制,归纳了复杂条件下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以复杂下垫面陆面过程和非均匀大气边界层问题为重点讨论了突破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关键科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进一步开展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提出了初步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究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不同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时间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58.5℃、氢氧化钠浓度0.305mol/L、提取时间68 min,此时提多糖取率为11.86%,与模型预测值11.93%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和提取时间对波吉卵囊藻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