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遥感技术是60年代蓬勃兴起的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要,遥感的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都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强烈的地震常常在瞬刻之间破坏了人们所创造的大量财富,夺去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是自然现象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试图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2.
Dealing with the regional land surfaces heat fluxes over inhomogeneous land surfa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s an important but not an easy issue. In this study, one parameterization method based 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field observations is proposed and tested for deriving the regional land surface heat fluxes over inhomogeneous landscapes. As a case stud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Dunhuang experimental area and the HEIFE (Heihe River Field Experiment, 1988-1994) area. The Dunhuang area is selected as a basic experimental area for the Chinese National Key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Basic Sciences: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banism and Prediction Theory of Severe Climate Disaster in China (G1998040900, 1999-2003). The four scenes of Landsat TM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are 3 June 2000,22 August 2000, and 29 January 2001 for the Dunhuang area and 9 July 1991 for the HEIFE area.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s of land surface variables, vegetation variables, and heat fluxes over inhomogeneous landscap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r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33.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总被引:106,自引:6,他引:106  
地表比辐射率是用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关键参数。目前,应用陆地卫星TM6波段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共有3种算法,即大气校正法、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这3种算法都需要TM6波段范围内的地表比辐射率作为地表温度反演参数。本文首先简介这3种反演算法;然后着重探讨TM6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计方法;最后,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陵县附近农田地区进行地表比辐射率估计和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34.
毛赞猷 《地理学报》1989,44(4):459-468
对资源环境影象信息进行解译,最终要转换为不同类型的线划界线或图纹符号。计算机兼容磁带的图象处理,现在还难以对任何专题类型都能分类和转换成界线。因此,广泛应用的粗制卫星象片作信息解释后,还必须解决类型界线向地理底图正确转绘。本文着重分析按不同精度的影象图上类型界线转换问题。并提出,由于地理底图是经过制图综合的,它的点位精度比纠正后的景象图形精度低,转绘最后步骤应是手工的地理相关转绘。  相似文献   
35.
崔志浩  田立征 《北京测绘》2021,35(6):754-758
针对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泰山地区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情况,以陆地卫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研究基础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和ArcGIS软件,对泰山地区1985、1995、2003、2008、2013、2018年的6期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指数(NDVI)对遥感影像植被信息进行反演,通过地形因子提取实现对高程、坡度、坡向信息的提取与绿色植物覆盖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泰山地区植被面积由西北向中南递减,周边农村区域植被覆盖大于中心城区;伴随海拔增高,植被面积呈倒"U"变化,多在100~500 m高程范围内;植被多分布在坡度较缓,向阳区域.  相似文献   
36.
37.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发展的陆地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依据1996年8~10月和1988年8~1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静态反演,对两个时期TM资料采用图像增强处理和计算机监督分类进行荒漠化(侧重乾安县盐渍化)解译和动态量变分析,并与1976年和1981年的卫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的生态环境在恶化,主要表征为荒漠化发展并向东扩张,已波及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大安县是吉林省盐渍化面积最多的县份,已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乾安县是盐渍化面积漫延较快的县份,盐渍化面积8a增加了269.77km2,增加量占总面积的7.87%。  相似文献   
38.
苏北近岸水域"五条沙"侵蚀发育的卫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年3月26日、5月20日和9月18日Landsat-5卫星的TM和Landsat-7卫星ETM多波段多时相图像数据,经几何、辐射校正、海洋潮汐订正和多波段合成处理后,采用图象等灰度线-海图主特征地形10 m等深线配准相关法,对覆盖区内苏北岸段(32°00′~34°00′N,120°00′~123°00′E)范围内的岸滩,水下地形,潮流沙脊等重要地貌特征及其走向进行了分析和解译,并利用减法对研究区的沙洲沙脊进行点对点的经纬度计算,进而给出研究区内沙洲沙脊的逐点侵蚀与发育量值,获得了研究区内水下沙脊侵蚀发育的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近15 a来,位于北凌河和九洋河外的蒋家沙南部有明显的侵蚀特征,范围明显收缩,而其北部有明显的向NE方向发育的特征;位于北侧的外毛竹沙等3条沙脊向N或向NNW方向延伸的趋势明显,其范围也显著加大。对比由卫星图象解译获得的10 m等深线和1986年出版的海图(10 m等深线)发现,外毛竹沙向北延伸了30 km;蒋家沙向北偏东延伸了11 km;而毛竹沙与太平沙之间的菱形“无名沙”向北延伸了约11 km。  相似文献   
39.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及Landsat的系列影像数据,监测东南极格罗夫山的蓝冰变化。首先,使用MODIS原始数据进行蓝冰提取与范围统计,总结了蓝冰年度内的变化规律:蓝冰面积在9~12月间有上升趋势,直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至下旬达到面积最大值,2~4月面积重新减小。然后,对Landsat影像使用监督分类结合目视判别的方法提取蓝冰地物。通过蓝冰边缘线的比较,得出蓝冰范围有东移趋势的结论。最后,揭示了短波辐射与气候变化对蓝冰范围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以鄂尔多斯地区的Landsat MSS/TM/ETM+3种不同影像数据为对象,利用伪不变特征(PIF)法建立辐射归一化方程,对3种传感器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数据进行辐射归一化处理,并对辐射同化结果从均方根误差、NDVI差值以及动态范围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表明,3种传感器对应的波段具有极强的线性相关性(R20.92),利用研究得到的转换关系方程实现3种传感器对应波段的高精度转换(RMSE0.041),校正结果有效地减小了非地物变化引起的辐射差异,实现了多时相、多传感器数据的反射率同化,改善了动态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