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9篇
  免费   5988篇
  国内免费   6555篇
测绘学   7428篇
大气科学   9746篇
地球物理   6014篇
地质学   15244篇
海洋学   4509篇
天文学   304篇
综合类   4184篇
自然地理   4063篇
  2024年   311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1480篇
  2021年   1785篇
  2020年   1319篇
  2019年   1732篇
  2018年   1108篇
  2017年   1237篇
  2016年   1228篇
  2015年   1519篇
  2014年   2660篇
  2013年   2067篇
  2012年   2480篇
  2011年   2551篇
  2010年   2452篇
  2009年   2599篇
  2008年   2956篇
  2007年   2315篇
  2006年   2094篇
  2005年   1963篇
  2004年   1711篇
  2003年   1709篇
  2002年   1285篇
  2001年   1205篇
  2000年   1012篇
  1999年   913篇
  1998年   925篇
  1997年   854篇
  1996年   819篇
  1995年   782篇
  1994年   636篇
  1993年   519篇
  1992年   537篇
  1991年   432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313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6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992.
江西2003年夏季罕见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江西省2003年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强度、气候历史地位、500hPa环流形势特征和海温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夏季高温强度在多项指标上均排建国以来第一位;在500hPa环流形势上具有特殊的分布特征;在前期环流形势场和海温场上具有一些前兆特征,有较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首先介绍了我国数值预报和T213模式的基本情况,并将T213模式的主要技术特征与T106进行了比较;然后对T213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T213的应用前景和再改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02年4月5日获取的平均径向速度场和强度场回波资料,并结合当日探空、500hPa及地面天气形势等资料分析发现4月5日强风夹带飑线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在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及层结稳定度方面均有较明显特征,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也有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2002年7月30日凌晨到8月1日上午,发生在盆地西部的一次局地性很强、强度大、演变特殊的持续性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局地暴雨最大难点——落区进行中尺度滤波探讨,并对造成降雨的次天气尺度影响系统进行了追踪。事实说明,目前数值预报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利用数值预报场进行中尺度波波已经成为可能,对中尺度分析的成功率已经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巴中市2003年3月3—5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冷空气是经西北方向和东北回流方向共同作用进入巴中市及整个川东北地区的,500hPa贝湖—巴湖横槽的转竖、断裂和演变是决定强冷空气入侵的路径、时间及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同期欧洲中心中短期数值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干旱致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华 《四川气象》2003,23(4):40-43
对高温伏旱致灾机理,影响伏旱灾害程度的因素,伏旱对几种主要大春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御伏旱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8.
用北半球陆地上4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考察1985年1月6~7日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在亚洲地区的20°N~30°N内,F2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北驼峰”最高,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或稍迟时间. 30°N ~50°N区域内,NmF2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10:00 LT. 更高纬度(50°N~62°N )台站上,中午前后NmF2出现双峰,傍晚有谷值,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在270°E经圈上,“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而且随纬度增大时,NmF2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在驼峰区的90°E~140°E内,各站NmF2无明显差别;但在中纬地区30°N~50°N内,中国西部上空NmF2白天变化幅度较大,且较为陡直,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999.
1950~1990年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1950、1960、1970、1980年和1990年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分别计算1950~1990年各个年代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 球冠极点位于36°N和104°E,球冠半角为30°,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8. 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对于X分量,1950年为93.1 nT,1960年为128.9 nT,1970年为107.2 nT,1980年为107.6 nT,1990年为95.2 nT;对于Y分量,1950~1990年依次为74.8 nT,98.1 nT,89.2 nT,89.9 nT和84.0 nT;对于Z分量,分别为122.2 nT(1950年),135.0 nT(1960年),137.7 nT(1970年),110.1 nT(1980年)和107.5 nT(1990年). 根据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和全球地磁场DGRF模型,得到中国地磁场的冠谐模型,并对冠谐模型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小波变换在识别储层流体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小波变换的特点提出一种识别储层流体的新方法. 本文假设测井所得的信号为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地层流体性质及岩性和岩相等各部分的综合贡献之和,不同的储层中小波分析的能量谱特征不同,因而通过对已知储层模型进行小波能量谱分析,可得到各种储层的特征能量谱,根据这些储层特征能量谱就可以对待划分的储层段进行储层流体性质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