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举国欢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2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6次受派赴南、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极地考察队的老队员、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我的心情格外激动,20年前远渡重洋、登上冰洲、鏖战风雪、建站升旗、扬我国威的艰辛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越冬队的八名队员,听从祖国的召唤,南极的需要,义无返顾地坚守在刚建成的、站区条件还十分简陋的长城站,勇克第一冬的重重困难,度过了茫茫极夜的诸多艰辛,圆满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我们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的重任,并于1985年12月7日,安全地回到了祖国。在首都机场受到了国家海洋局、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气象局、国家测绘局等部、委、局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见。在杭州火车站,又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见。我们深深感到,这是祖国人民对我们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鞭策。首次南极越冬考察为我国赢得了《南极条约》协商国地位,并从此取得了对国际南极事务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道了 1 988年 6 - 1 2月 (结冰期 )南极长城站附近海区冰藻色素的分离、鉴定结果。探讨了该海区冰藻色素的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以及冰藻色素在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该海区冰藻已分离出色素 1 5种 ,可鉴定的有 1 3种 ,分别为 :胡萝卜素 ,脱镁叶绿素 a,叶绿素 a、b、c,叶黄素 ,岩藻黄质 ,脱植基叶绿酸 a,紫黄质 ,脱镁叶绿素 c,叶绿酸 a,叶绿素 c的衍生物 ,di-adinoxanthin,二种色素未能鉴定。该海域冰藻色素具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3.
极地是唯一未被人类活动大量影响的地区,而关于南极潮间带底栖动物的报道很不充分。为评估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和分布格局,于2013年1—2月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对南极南设德兰群岛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20个潮间带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揭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南极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256.8 ind.·(10 cm~2)~(-1),平均生物量为370.5μg·(10 cm~2)~(-1)。共鉴定出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包括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寡毛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涡虫、海螨和其他类。在丰度方面,海洋线虫占绝对优势,为82.7%。在生物量方面,寡毛类占绝对优势,为41.7%,其次为海洋线虫,占22.9%。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分组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及海洋线虫的丰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有机质和脱镁叶绿酸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4.
南极菲尔德斯地区重力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用拉柯斯特-隆贝格G型重力仪进行的南极长城站((?)=62°12′.9S,(?)=58°57′.8W)重力基准点国际联测和南极菲尔德斯地区重力及形变监测网建设和观测情况.测得长城站重力基准点重力值及精度为:982208.682±0.021mgal.极地重力网由18个重力点组成,其控制面积近40平方公里,用闭合环式方法观测.网的平均测段精度为±0.029mgal,并对不同运输情况下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45.
本文根据光度计和半球辐射计观测的资料、分析了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南极长城站云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气溶胶的谱分布。结果表明,在长城站夏季,云和气溶胶的光学厚度都较大,其均值分别为12.7和0.094。  相似文献   
46.
南极半岛及附近地区经常出现大风天气,它是影响该地区的主要天气现象.造成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是极地气旋.极地气旋的强弱、移速和路径的不同,对南极半岛及附近地区的影响也不同.而周围的环境流场也是形成大风的重要因素.所以,分析天气形势背景,对做好该地区大风天气现象的预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1985年1月到1987年10月中国南极长城站接收的智利南极弗雷气象中心播发的南半球地面传真天气图,北京气象中心绘制的南半球地面和500hPa高空天气图资料,结合长城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南极半岛及附近地区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根据地面天气图上的天气形势归纳为四种类型:(1)强极地高压型;(2).强副热带高压型;(3)南美大陆高压型;(4)副热带高压脊线南伸型.同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预报南极半岛及附近地区大风天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南极长城站潮汐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亮 《南极研究》1990,2(1):66-72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长城站区燕窝湖岩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特征参数和稀土元素之间以及其他元素的相关系数研究,探讨了该湖岩芯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燕窝湖岩芯沉积物中REE分布模式与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类较相似,并与长城湾表层沉积物类同,表明它们的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山此推论,该湖岩芯沉积物的母岩主要来自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沉积碎屑岩,并保留了岛弧型的特征。同时,还表明该湖盆沉积环境系以干旱的冰川环境为主导,化学风化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49.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1995in the Chinese Antarctic Great Wall Station the snowstorm is studied synoptically.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nowstorm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the happening of snowstorm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near-ground level inversion laycr.The function of the inversion layer is analyzed,too,It is indicated that thestrong ESE-wind type snowstorm is mainly caused by katbatic wind and gradient wind together.This idea is new and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oncept that there is no katabatic wind in the westerm Antarctic area.  相似文献   
50.
孙洪亮 《海洋学报》1992,14(4):112-123
文献[1]介绍了在南极长城站进行的潮汐观测,文献[2]统计和计算了潮汐特征值,文献[3]利用1987年夏季观测资料对潮汐特征做了初步分析.本文使用新获得的1987年3月至1988年2月连续观测资料,对这里的潮波传播、潮汐性质、日潮不等、潮差和水位等潮汐现象进行分析,并就水文、气象因素对平均水位的影响初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