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820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3104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172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拉伊克勒克矿床是在第四系覆盖区新发现的隐伏斑岩铜(钼)矿床。采用LA-ICP-MS技术,对赋矿岩体英云闪长岩中的锆石和矿石中的辉钼矿分别进行锆石U-Pb同位素、Re-Os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测定及相应的研究。测得锆石U-Pb年龄为421.8±2.5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409.1±2.6Ma,表明拉伊克勒克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与琼河坝地区主要斑岩矿床大规模成矿时间一致。英云闪长岩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岩体具有较高的铝钙含量,K_2O/Na_2O值普遍偏低,介于0.16~0.29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右倾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负Eu异常不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高场强元素Th、Nb、Ta、P、Ti等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Sr等相对富集。同时岩体具有高的正ε_(Hf)(t)值(10.98~15.01)和年轻的模式年龄(451~708Ma),暗示英云闪长岩体是大陆边缘弧环境下大洋板片熔融的产物,对进一步明确琼河坝地区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2.
青藏高原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地球化学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耀辉  杨万志 《地球化学》1999,28(6):542-550
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主峰地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岩石组合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岩石主要由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角闪石、辉少量黑云母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富碱、富钾、K2O/NaO比值大而贫铁,微量元素富集Rb、Sr、Ba特闫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属于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873.
粤北梅子窝钨矿为华南地区典型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的钨矿床,同时也是丞待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危机矿山。本文对危机矿山项目新发现的梅子窝二长花岗岩进行了报道,并对该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二长花岗岩与上部花岗闪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为新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具高硅、富碱、贫钙、镁、铁的特征,属偏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稀土总量较低,表现出富重稀土、强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征,具典型的四分组效应;Rb/Sr值较高显示其岩浆结晶分异较充分。从成因上看,梅子窝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伸展背景下的后碰撞陆内环境。本次二长花岗岩的发现,提供了很好的找矿远景区,也为深部找矿的顺利实现和对钨矿脉深部延伸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4.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一条重要的板块边界,它横贯西藏高原,东西延伸长约2000km。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要由规模巨大的蛇绿混杂岩带构成,南北宽度一般为几十千米。它不仅是理解青藏高原形成和特提斯演化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且是一条重要的矿产集中富集带。前人主要针对该地区超基性蛇绿岩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曲晓明等,2009a,2009b,2010;江军华等,2010),但对其中的酸性侵入岩的研究还很不足。对此,本文对超基性岩内的酸性侵入岩岩石学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75.
物源分析对砂岩储层的展布与分析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庆阳-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砂岩重矿物组合、轻矿物组合及砂岩岩屑组分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判断了庆阳-合水地区的沉积物源方向。研究表明,庆阳-合水地区存在两大物源和古流沉积体系,即西南方向的庆阳沉积古流体系和南部方向的合水沉积古流体系;长82亚组沉积期以南部的沉积古流体系为主,而长81亚组沉积期以西南部的沉积古流体系为主;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显示长81亚组沉积期合水区带混源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876.
阿尔金南缘清水泉地区与基性-超基性岩伴生的花岗岩为斜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花岗岩高硅、富铝和钠,低镁和钾;轻稀土富集,具有Eu的正异常(δEu为1.01~2.01)。岩石富Rb、Ba,特别高Sr(779×10-6~864×10-6),低Y(1.17×10-6~1.51×10-6)及Yb(0.15×10-6~0.20×10-6),强烈亏损Nb、Ta等。斜长花岗岩锆石振荡环带清晰,Th/U和Nb/Ta比值分别为0.38~0.52,2.92~5.04;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获得该花岗岩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年龄为465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4Ma。锆石饱和温度计和锆石Ti温度计演算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83~811℃和693~821℃。推测花岗岩源区压力范围为1.8~2.0GPa,形成深度在60km以上。综合分析清水泉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该花岗岩属"I"型花岗岩,由地幔基性岩浆上侵分异形成,产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77.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了锆石U-Pb测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资源勘查和矿集区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理论依据。含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平均加权年龄为111.2±0.4Ma(MSWD=0.67),与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显示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温度集中于140~382℃,主要集中在240~280℃。成岩阶段石英斑晶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7%NaCleqv.,含盐子晶包裹体盐度为33.6%NaCleqv.和43.9%NaCleqv.;成矿阶段不含石膏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8%NaCleqv.,黄铁矿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1.1%~11.1%NaCleqv.,石膏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9.3%NaCleqv.。对钻孔DNZK6428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1、F2、F3代表成岩阶段,因子主成分为Y-Ho-Er-Tm-Yb-Dy-Lu-Tb-Eu-Gd-Sm-La-Ce-Pr-Nd-SiO_2-Al_2O_3-CaO等,F4和F5代表铜金矿化阶段,因子主成分为Sn-Sb-Ba-Fe_2O_3-Sr-|SiO_2|-Ni-Cu-U-In-Cd-Au-Zn。黄铁矿δ34SV-CDT值总体较为集中,呈"双峰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7.8‰~4.1‰,均值为-4.23‰,为深源岩浆硫,硫的来源接近地幔硫。矿床粒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207~10.775,平均值4.39,脉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353~23.155,平均值3.802,均为热液成因。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具明矾石和硫砷铜矿典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地堡Cu(Au)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78.
在山东新泰市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宝石级红刚玉,又称红宝石,商业名称暂定为"泰山红宝石"。红宝石产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二长花岗岩的壳源岩石包体之中,包体岩性以黑云更长变粒岩、黑云片岩、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浅绿色含铬二云片岩为主,是新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深融残留;红刚玉与浅绿色含铬二云片岩关系密切,推测是新太古代变质岩中原岩残留斑晶矿物。  相似文献   
879.
金洞沟金矿床是位于四川省北部平武县境内的小型岩金矿床。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了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H、O同位素组成,分析了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S同位素组成,对金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金洞沟金矿床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物源主要是志留系茂县群浅变质碎屑岩系,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约1%,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是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的热液,成矿温度为125~185 ℃,平均温度为148.7 ℃,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洞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区域变质作用衍生矿源层的形成、热液成矿作用及表生氧化富集等4个阶段,韧性剪切构造活动是引起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该成果为该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80.
兰晓青  陈文 《大气科学》2013,37(4):863-872
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2012 年冬季发生在欧亚大陆的一次异常低温严寒事件的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以及可能的成因。这次低温事件,主要出现在2012 年1 月下旬至2 月上旬,持续大约3 周左右,非常强的低温异常覆盖了几乎整个欧洲以及东亚的西伯利亚、蒙古国和我国东北、华北等地。这次低温事件的演变与对流层北极涛动(AO)由正位相转变为负位相的时间相匹配,意味着AO 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行星波的异常上传导致平流层发生爆发性增温现象,极夜急流减弱,AO 位相首先在平流层由正变负;在2~3 周左右的时间内,平流层AO 异常信号逐渐下传,使得对流层AO 也转为负位相;随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异常发展,极区的冷空气不断向南爆发,先后在东亚和欧洲造成剧烈的降温,导致低温严寒事件。因此,考虑平流层环流的异常可能有助于提高欧亚大陆冬季低温严寒事件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