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3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滇西北金沙江带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滇西北金沙江带出露的东竹林火山岩、辉长岩和奔子栏、维西攀天阁、石鼓地区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对东竹林辉长岩进行了Sm-Nd等时线年龄的测定,以探讨金沙江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研究表明,金沙江带出露的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火山岩形成于弧后盆地、初始裂谷和岛弧等各种不同的构造环境.研究为金沙江带构造演化的多次裂开,多次俯冲消减的多岛洋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2.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23.
金沙江水电开发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所流经的川滇交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典型的活动构造区,区内地震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所以在金沙江水电梯级规划中,进行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对工程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九种因素,从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稳定性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所取得的因素权重值,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工。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分区性向我们显示各梯级工程规划选址区所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4.
吴章明  汪一鹏  任金卫  叶建青 《地震地质》1993,15(1):28-31,T001
前言经中外地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现已经比较清楚。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青藏高原是由多个小板块碰撞增生而成的。主要的缝合线有祁连山、昆仑山、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和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等6条。并且,各缝合线的形成先后顺序有从北向南由老变新的特点。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困难及工作任务所限,对这几条缝合线晚第四纪活动研究程度差别很大。除祁连山和昆仑山两条缝合线的晚第四纪活动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报道之外,其它4条缝合线晚第四纪新活动均只  相似文献   
25.
青海省南部扎河地区金沙江缝合带中出露的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断片组成.对其中的二叠纪硅质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后发现,该地区的硅质岩SiO2含量在71.56%~88.24%之间,Al/(Al Fe Mn)平均值为0.64,MnO/TiO2平均值为0.74,ΣREE平均为138.51×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δCe为0.97~1.49,平均为1.14,无明显异常;(La/Yb)N平均值为1.85,(La/Ce)N平均值为1.08,与已知大地构造背景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其形成环境为陆间洋盆环境.因此,金沙江带不能作为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26.
文章在对滑坡周界确定和滑坡体特征研究基础之上,从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滑坡成因。该滑坡发生在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缓倾角红层中,地层岩性为河湖相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灰绿色粉砂岩互层,软硬相间,该套地层的岩性内在差异构成了滑坡产生的岩性条件。加上边坡呈顺向坡结构,顺坡向节理发育,坡角临空,岩体沿着软弱层发生滑移-拉裂破坏。通过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蓄水或地震等不利条件下,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只是在相对较陡的滑坡体前缘和库水位附近地形较陡的局部部位,蓄水后可能会产生小规模失稳,但其方量不会太大,加上离坝址较远,所以不会危及工程安全。因此,通过对滑坡成因分析和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27.
滇西北德钦地区金沙江奔子栏古堰塞湖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川滇交界的云南德钦奔子栏一带的金沙江河谷两岸,发现了发育于第四级阶地之下的湖相纹层状粘土层,其下为边坡碎屑流堆积,表明该湖相层为滑坡碎屑流堵江所形成的。采用U系法测年,获得金沙江右岸湖相粘土层上部和下部的年龄分别为55.4ka±3.5kaBP和82.1ka±6.6kaBP,左岸湖相粘土层为122.0ka±12.4kaBP,表明该古湖发育于晚更新世早中期。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该湖相粘土沉积期间的古植被为以松为主的常绿针叶林,气候温和较湿。该古堰塞湖的发现不仅对于研究金沙江的河流发育史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了解现代大江大河灾难性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通过溪洛渡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第一手系统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述区内地质灾害事故所形成的第四系(本文简称灾害第四纪)--滑坡堆积、堵江堰塞堆积和泥石流堆积的特征,首次确认区内堵江堰堆积的存在,并结合工程实际对火灾第四系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9.
越南西北部O Quy Ho钼矿床为范士版成矿带的典型钼矿床之一,矿体以脉状形式就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辉钼矿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中,与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共生。8件样品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4S介于0.14‰~3.34‰之间,平均值为1.53‰,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黄铁矿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83~22.355,207Pb/204Pb变化于15.632~15.812之间,208Pb/204Pb变化于38.989~39.199;辉钼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86~18.737、15.655~15.660和39.081~39.082,与范士版含角闪石花岗斑岩具有成因联系。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测年获得了(36±1)Ma的年龄,该年龄与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铜钼矿成矿带岩浆-成矿活动的年龄一致,提出O Quy Ho钼矿床为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铜钼矿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0.
泥石流空间易发程度调查是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和制定生态修复计划的基础之一。目前单纯依靠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观测,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泥石流模拟,均难以在大空间范围内高效、准确地识别潜在泥石流沟。鉴于泥石流是一种高能重力流,此次研究以金沙江流域为例,在假定物源供给无差异条件下,提出通过求算河流功率梯度(ω)来实现地表外动力活动强度定量刻画和泥石流空间易发程度调查的新方案,并将泥石流沟验证点数与ω值关系曲线的比降趋势突变位置作为阈值(1×10?4 W/m2),提取出大约3.2万条长度超过200 m的高能河谷或泥石流易发沟谷。这些沟谷基本位于金沙江和雅砻江干流中下游,在大约30 km距离的缓冲区范围内密集分布,其数量与缓冲区宽度存在乘幂函数关系。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发生极端气象事件可能性趋于增加,这些地带,尤其是梯级库区河段应做为泥石流灾害的重点防范区。研究的最终结果提供了金沙江流域泥石流易发沟谷的空间位置及ω值的点阵数据集,可供检索高能河谷的准确位置,也可作为相关地质灾害与地表过程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