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7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60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2550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肯德可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有多种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矿物组成复杂,本文在详细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矿床的矿物组成特征,并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进而确定该矿床为-多期成矿作用叠加的叠生型金-有色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2.
旺罗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9,13(3):281-286,T001
在恰布林组硅质岩砾石中获得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 共鉴定放射虫化石13 属15 种,放射虫化石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阿普第期, 根据地层上下关系, 将恰布林组的时代限定为早白垩世晚阿普第期。在此基础上, 结合恰布林组岩石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化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 得出恰布林组的物源来自北部的火山弧和早白垩世形成的蛇绿岩混杂岩体  相似文献   
73.
湘西大溶溪钨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湘西大溶溪钨矿床,为雪峰隆起区内的一个中型白钨矿矿床。文章对该矿床中穿插钨矿体的含辉钼矿石英脉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矿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17.0~221.1 Ma,平均为(219.0±1.2) Ma,其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23.3±3.9) Ma,揭示其形成于晚三叠世。这些年龄数据与矿区内大神山花岗岩的侵位时间〔(224.3±1.0) Ma〕基本吻合,表明该区含辉钼矿石英脉的形成与花岗岩的侵位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考虑到该区钨矿体的形成时间介于花岗岩和含辉钼矿石英脉之间,因此,推断大溶溪钨矿床形成于223 Ma左右。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湘西雪峰隆起区存在多期次的钨成矿事件提供了可靠证据,同时又进一步证实了华南地区确实存在一次区域性的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4.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化学元素、晶体形态、粒度等标型特征与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介质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对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在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与脆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化学元素含量对比,以及黄铁矿形态、粒度分析,研究黄铁矿与金矿物关系.丁家林-太阳坪金矿黄铁矿形态以{100}、{210}单晶及{100} {210}聚晶为其标型.黄铁矿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深部成矿的可能性不大.应沿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寻找金矿.  相似文献   
75.
崇山杂岩带为滇西三江造山系西侧边缘的一条重要边界构造,属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南东缘.带内岩浆活动强烈,前人认为其主要由晚元古代、中生代的花岗岩组成;而据地质调查发现,带内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十分发育.本文对带内新发现的灰白色黑云二花岗岩进行研究,获得了锆石U-Pb LA-ICP-MS年龄为34.88 Ma和35.25 Ma,表明其侵位于古近纪始新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黑云二花岗岩为钾玄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其中LREE明显富集,HREE为不同程度亏损,具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Ce、Sm和亏损K、Ba、Ta、Hf、Y等元素,且为淡色花岗岩特征;据锆石Hf同位素测试分析,εHf(t)值为–2.35~+2.33和TDM2为962~1259 Ma,表明了花岗岩岩浆源区为壳幔混合的产物,以及源岩主要源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陆壳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始新世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向造山晚期转换阶段,是一套典型的"超厚地壳"部分熔融和壳幔相互作用的淡色花岗岩;以及其侵位时间代表了漕涧地区喜马拉雅碰撞造山阶段的完成和造山晚期阶段的开始,且转换时间约为35 Ma.  相似文献   
76.
辽宁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国平 《矿床地质》2002,21(1):53-57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位于辽东金矿集中区,为产于古元古代变质岩系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矿床类型独特。文章采用了绢云母^40Ar/^39Ar法对样品从450℃进行了8个阶段的加热分析。从绢云母石英交代岩型金矿石中挑选出与金矿化密切共生的绢云母单矿物,通过^40Ar/^39Ar快中子活化阶段加热法获得坪年龄为167Ma。绢云母^40Ar/^39Ar法测年结果与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区域岩浆活动的演化规律相吻合,进一步证明了该金矿床为燕山期成矿。同时,绢云母^40Ar/^39Ar的马鞍形年龄谱还表明,在绢云母石英交代岩形成过程中,可捕获部分“过剩剩氩”,这可能是造成K-Ar法年龄值高、范围较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相似文献   
78.
西藏尼木县白容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及成矿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木县白容铜矿产于冈底斯山喜山期斑岩带中部,矿化主要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和英安斑岩中,为近年来发现并勘探的中型铜矿床。通过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相学和矿床特征研究,划分出不同岩相的岩体侵入顺序为黑云二长花岗斑岩→英安斑岩→花岗斑岩,为多期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期次可划分出岩浆期、热液期、表生期。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的平均值为0.15‰,非常接近于零,具有幔源硫的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碰撞造山晚期形成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床特征的描述以及成矿期次的划分,对进一步找矿和勘查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期次开展了研究.研究区宏观裂缝按成因可划分构造裂缝和和非构造裂缝,构造裂缝包括张性裂缝、剪性裂缝和破碎状裂缝,非构造裂缝主要为风化网状裂缝.宏观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主要为剪性裂缝和张性裂缝,其中的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的发育密...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黄河源区玛曲段河谷开展野外考察,在太吾若(TWR)发现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根据野外沉积学宏观特征判别,并结合粒度分布、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和石英颗粒微形态特征等室内实验分析测定结果,准确鉴别出TWR剖面所夹一组多层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属典型的河流洪水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沉积的悬移质泥沙。结果表明,TWR剖面古洪水SWD和现代洪水SWD沉积学分类为沙质粉沙,现代土壤为黏土质粉沙,现代风成沙为中沙。古洪水SWD粒度自然分布频率曲线为正偏,呈单峰,主峰高且峰值集中,分选性良好。古洪水SWD和现代洪水SWD磁化率较低,介于现代土壤和现代风成沙之间,化学元素明显区别于现代土壤和现代风成沙,表明它们尚未受到风化成壤作用影响,为古洪水悬移质快速沉积形成的滞流沉积物。石英颗粒微形态特征的分析表明,古洪水SWD和现代洪水SWD石英颗粒表面分布明显的三角痕、V形坑、撞击坑和凹面等水成沉积物的典型特征,属于河流沙类型。采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光释光技术测年,证明在13.6~13.0 ka BP,黄河源地区经历了一期多次的大洪水事件,发生时段对应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转折的时期,与欧洲和格陵兰冰芯记录末次冰消期中的Bolling/Aellrod暖期相对应,此时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大规模消融,这期古洪水事件正是流域内冰融水大量下泄汇入黄河而形成的大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