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is study, us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scaling analysis, evaluates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heating on global oceanic circulation. Upon a well-developed large-scale convective flow, an additional heat flux perturbation δF/F is employed. The increments of flow and thermal properties, including eddy diffusivity KT, flow velocity V and bottom temperature Tb, are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ed heat flux F. Together with the scaling analysis of convective flow at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where the flow is thermally driven in the relatively low or extremely high turbulent thermal convections or the horizontal convection, the variances of flow properties, δKT/KT and δV/V, are found to be close to 0.5% and 0.75% at δF/F=2%. This means that the small heat flux perturbation plays a negligible role in the global convective flow. However, δTb/ΔT is found to be 1.5% at δF/F=2%, which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local region. The results might provide a clue to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heating on global oceanic circul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geothermal heating will contribute less than 1% in turbulent mixing and volume flux to global oceanic circulation, so its influence can be negligible in this situation.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heating cannot be ignored. For example, temperature increases of about 0.5°C with geothermal heating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s within the benthic boundary layer.  相似文献   
42.
利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1952-2010年17个观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采暖强度、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低于-25℃的天数明显减少;近58年平均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7℃/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42℃/10a,特别是近10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倾向值达到0.75℃/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达到0.83℃/10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高于平均气温,采暖期气温突变发生在1983年。东北地区采暖开始时间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时间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天数缩短。东北地区采暖期长、采暖强度也强,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也弱,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43.
我国冬季气温变化与采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全国及各区域冬季气温序列的建立资料取自国家气象中心整理存档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 .在 695个站点中实际序列长度在 40 a以上的站点占 82 % .考虑到我国地域特征和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 ,在分析讨论时将全国分为 8个区 .全国和区域序列的产生方法如下 :( 1 )求算全国各站冬季气温序列 ,即 1 2、1和 2月气温月平均值 ;( 2 )将全国或某区域按 5.0°× 1 .0°经纬度网格化 ,求算各网格冬季气温序列 ,即网格内各站序列的简单均值 ;( 3)以各网格序列 1 961~ 1 990年的累年值为气候平均值 ,求算出各网格的距平序列 ;( 4 )求算全国和区域序列 :…  相似文献   
44.
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松散堆积体边坡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气候,为研究其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探讨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均质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演化特征。比较了融雪与降雨触发滑坡的异同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融雪触发滑坡灾害的一般规律。引入度日因子与雪雨当量两个物理量,根据南方极端冰雪气候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有效融雪模型,并从渗流场、稳定性及变形3个方面模拟计算在不同雨雪当量下均质松散堆积体坡体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融雪速率与融雪量对松散堆积体边坡渗流场无影响。随着融雪的持续,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逐渐减小,坡体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坡面上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逐渐增大,表现为水平方向上前缘变形大于后缘,竖直方向上后缘下错与前缘隆起。在融雪持续一段时间后,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45.
韩松 《地球》2014,(1):50-51
采暖作为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传统的供暖方式耗能多、污染大,冬季采暖每年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46.
科其喀尔冰川表碛区冰崖消融的度日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海东  王建  王欣  张鹏飞 《冰川冻土》2009,31(4):620-627
度日因子.冰崖坡向的变化也对度日因子产生了影响,总体表现为NEE-SE方向及SW-W方向的度日因子较大,NWW-N-NE方向的较小,S方向的最小,这主要与该地区的辐射、气温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有关.研究还表明,冰崖的坡度对度日因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7.
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方向。把太阳能开发利用作为一个重点,利用太阳能解决冬季采暖和四季生活热水供应,以减少建筑能耗,发展城乡节能建筑体系,是西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一个重要宗旨。希望能给在建筑领域里工作的同志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8.
近50a北京人居环境中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1951—200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影响北京城市人居环境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北京增暖趋势明显,气候变暖与极端热(冷)不舒适日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所导致的总体趋势是使热(冷)不舒适日数上升(下降),同时增加了出现极端热(冷)不舒适日的随机性。分析还表明,北京年加热度日指数存在明显下降趋势,年制冷度日指数变化正好相反,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冬季供暖耗费能源将会减少,而夏季降温耗费能源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49.
辽宁中部城市群度日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51—2006年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抚顺、本溪、鞍山4城市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各城市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度日与平均气温及城市热岛强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HDD和CDD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4城市HDD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CDD年际变化沈阳和鞍山呈微弱的上升趋势,而抚顺和本溪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自1950s始至21世纪的2006年,除抚顺外,其他各城市HDD年代际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CDD年代际变化均表现为降—升—降的规律。年代HDD均值与年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而年代CDD均值与年代平均气温呈正位相,冬季HDD与城市热岛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0.
杜岩  陈莉  罗冰  李帅 《黑龙江气象》2010,27(4):27-30
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暖明显,全球过去50 a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达到0.13°C/10 a,而中国近50 a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几乎是全球的2倍,其中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C/10 a。中国的气候变暖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采暖耗能无疑会产生显著影响。文章以中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中附录A所列的严寒和寒冷地区84个主要城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城镇1951年以来采暖期长度、采暖强度的趋势变化速率,结果表明,采暖期长度和采暖强度大多呈减少趋势,其中采暖期长度减少比较明显的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大多城镇,减少速率在-5d/10a~-3d/10a之间;采暖强度减少趋势更加明显。为了研究采暖气候条件的平均状况,本文计算了最近30 a(1976~2005年)采暖期长度及采暖强度的平均状况,并与1951~1980年30 a均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东北地区大多城镇采暖期长度减少超过5 d;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大多城镇采暖强度减少超过200℃.d。对近30 a采暖期采暖耗煤变化率的研究表明:除四川省的康定外,其它城镇建筑单位面积耗煤量由于气候变暖采暖耗煤变化率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个别城镇减少量超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