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5篇 |
免费 | 514篇 |
国内免费 | 6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9篇 |
大气科学 | 808篇 |
地球物理 | 472篇 |
地质学 | 1205篇 |
海洋学 | 567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218篇 |
自然地理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0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对流层大气辐射加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OVS资料及MORTRAN3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夏季对流层的太阳短波辐射和红外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状况。考虑不同纬度,不同大气状况下12个站点43个样本的太阳加热率和红外冷却率情况,分析发现:在夏季的对流层,太阳加热率随着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减小,它的大小及变化率与纬度、天顶角及当时大气的状况有关,同时,太阳加热率也存在日变化。红外冷却率在对流层中、高层有极小值,它的大小及变化率与当时的大气状况及纬度有关。将本文的结果与前人的结论及实况相比较,发现本文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对流层的辐射加热情况,利用卫星资料计算的结果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963.
964.
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2007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捕捞渔获调查数据,对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鱼类中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在春季和冬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和4.8%;而夏季和秋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8%和1.5%.优势体长组为110~120mm;4个季节的资源密度波动于1.44~38.61kg/km2之间,其平均值为16.14kg/km2.4个季节的平均资源现存量约为58.09t,其中冬季资源量最大(138.99t);资源密度在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及盐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喜栖息于低温、低盐和浅水海域,秋、冬季分布较广,部分出现离岸及南移现象.文中还应用ELEFAN技术分析了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极限体长(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各指标值分别为0.60、183.75mm、2.42、0.69和0.71.这说明其生长较为迅速,但捕捞死亡率过高,已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应该加强保护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与利用. 相似文献
965.
Non-parallelism between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flocculants on sewerage disposal and the flocculation rat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IntroductionMicrobial flocculant (MBF) is one of the natural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is producedby some microorganisms and has a high flocculationfunction ( Cheng Wen et al., 2003). It has beencalled“the third-generation flocculant”beca… 相似文献
966.
967.
由广西第三地质队提交的《广西合浦清水江高岭土矿区详查地质报告》9月22日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国家级评审。该报告表明合浦清水江高岭土矿区为一特大型优质高岭土矿床。 相似文献
968.
针对ASTER数据的单窗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地观测卫星ASTER传感器的15个波段中,有5个(10~14波段)是热红外波段,特别是其中的第13和14波段可以被用来反演地表温度。文中把针对TM影像的单窗算法改进成适应于ASTER传感器的单窗算法,即先对ASTER的13波段(10.25~10.95μm)和14波段(10.95~11.65μm)的,Planck方程进行线性简化,然后用单窗算法分别对ASTER的第13和14波段建立方程,从而形成了针对ASTER传感器的单窗算法,并对参数的获取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分析了算法的有关应用。 相似文献
969.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39
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有过许多分析 ,但明显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地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借助平衡剖面分析验证龙门山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 :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受多条倾向北西的同沉积断裂控制 ;晚三叠世以来遭受北西—南东向挤压、抬升和剥蚀 ,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在晚三叠世和新生代的两期板块碰撞的影响下 ,龙门山产生了两期褶皱冲断作用 ,但在南、北两段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变形过程。龙门山北段表现为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 ,能明确划分出两期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的变形强烈 ,缩短率达 31.7% ;而新生代的变形较弱 ,缩短率仅为 10 .5 %。南段则表现出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的特点 ,主要体现新生代的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的构造变形基本上被改造 ,南段整体缩短率达 2 6 .2 %。 相似文献
970.
利用1960年以来藏东南地区27个气象站逐日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法、 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极端气候指数等方法,研究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藏东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和年最高气温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升幅为0.29~0.43℃·(10a)-1。季节尺度上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年降水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线性趋势为6.66 mm·(10a)-1,其中夏、秋季呈减少态势,冬、春季呈增加态势。(2)气温和降水存在多个周期变化特征,在大时间尺度上均存在28年变化周期。(3)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1994年、 2001年和1992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4)表征极端气温增暖的指数(极端最高气温TXx、极端最低气温TNn、最高气温极小值TNx、最低气温极大值TXn)均呈增加趋势,高温事件频率指数(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呈上升趋势,低温事件频率指数(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呈减小趋势。高温事件持续性指数WSDI呈增大趋势,低温事件持续性指数CSDI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