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1.
2008年湖南极端冰冻特大灾害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黄小玉  黎祖贤  李超  张海  居晶林 《气象》2008,34(11):47-53
2008年初,湖南出现了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特大低温冰冻雨雪极端灾害天气.常规资料分析表明,高空中高纬阻塞高压稳定,副高持续偏强,孟加拉湾低槽稳定少动,湖南一直处于槽前西南气温中;700hPa西南急流带来大量暖湿气流,一方面有利于降水的形成与持续,另一方面有利于逆温层的形成;850hPa切变线在湖南境内南北摆动,造成全省大范围降水;地面冷空气不断从洞庭湖区补充南下.大环流背景有利于低温冰冻天气的维持.分析探空站的大气层结、地面气象要素与冰冻的关系表明:大气层结的逆温层、融化层,地面温度在0℃附近及以下是形成冰冻的关键因子;降水对于冰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降水量大于0.1mm持续性大范围稳定性的雨夹雪或小雨有利于冰冻的形成与加强;气温与冰冻的发展呈反相关;当大气层结、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基本相同时,气温是冰冻发展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2.
冀中南连续12天大雾天气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17-28日冀中南地区连续性大雾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雾长时间维持的原因及热力、动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我国中高纬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弱,500hPa受稳定的暖性宽广高压脊控制,为维持数日不散的大雾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850hPa及以下多以偏东风和偏南风为主,偏东风不仅使雾区近地层温度降低,而且还将海域水汽送至雾区;同时偏南风也为雾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特别是东北风的维持有利于强浓雾的形成,这是大雾持久不消散的主要原因;低层弱辐合、正涡度区、弱水汽辐合和900hPa以上的暖脊有利于雾的稳定维持和发展;由于强冷空气的到来导致大雾消散,破坏了稳定的逆温层结。  相似文献   
113.
黑龙江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和九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1年5月28日黑龙江省西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产生于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环境中。急流的干湿输送作用和逆温层的阻隔作用,为本次过程的对流发展提供了能量储存。冷锋和925hPa气压槽的辐合作用是本次过程的触发机制,低抬升凝结高度、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4.
青岛对流层气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学贤 《山东气象》1996,16(1):39-41
用气候学的方法,依据青岛1957-1986年30年的高空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青岛对流层气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990年5月共8次过程的NOAA11-1A·5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积雪面积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乌鲁木齐地区冬季雪盖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积累和消融规律,并讨论乌鲁木齐地区的逆温特征与雪盖分布的关系,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北京冬季低层大气O3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给出了2001年2月26~28日在北京市方庄小区用系留气艇观测大气边界层O3垂直分布的结果.结合相关资料,对边界层O3的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冬季边界层O3主要受边界层气象条件、尤其是逆温层的影响比较大.在逆温层以下O3都维持极低值分布,超过仪器所能观测的最低极限.在逆温层向自由大气过渡的高度区域,O3浓度明显的梯度变化与风速垂直切变有关.观测还表明冬季城市市区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水汽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影响边界层O3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陕南秦巴山区低中空和近地层逆温的形成、生消规律及其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8.
利用1993年ENSO事件(4月)爆发前酝酿阶段,TOGA/COARE关键区强化期(1992年11月-1993年2月)立体观测实验“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定点(155°E,2°S)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海域上空对流上升区西侧风的垂直变化,指出:对流层上、下部各有一强风带,随着海-气ENSO异常的发展,高空强东风带和低空强西风带均呈增强趋势,最强时分别连续14天和18天达到急流标准,占相  相似文献   
119.
利用历史天气图、大气探测等资料,分析东胜地区1980-2000年雾发生的规律,通过天气学方面的研究,对预报因子做了精细的筛选,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做出其雾的短期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2002年11月的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我们认为近地层充足的水汽,良好的辐射降温条件和800hPa以下的弱的辐合上升是辐射雾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低空强的逆温层和600hPa以下的弱辐散下沉作用是大雾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