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6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测绘学   1773篇
大气科学   1799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51.
气象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云建设是气象信息化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加强气象云建设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气象信息化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气象云建设的四条原则,即满足各种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集约高效和数据共享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象云的设计思路:气象云应包括云存储、云计算和云服务,云存储为云计算提供支撑,云存储、云计算为云服务提供支撑。最后,对气象云建设中的数据获取途径进行了概括:一是国外气象数据,二是国内气象观测数据,三是国内加工的产品。  相似文献   
952.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引入基于Saunders et al.(1991) 实验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在此基础上,利用云水饱和度替代环境温度和有效液水含量将S91方案变形.对比分析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变形后的S91方案和原S91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量级、电荷结构以及与霰和冰晶粒子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案采用的电荷密度变化率以及每次碰撞平均转移的电荷量均相同,但不同方案中决定粒子间电荷转移的因子不同对电荷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加入云水饱和度的S91方案,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多为正极性,电荷结构先呈单极性后转变为三极性,并有进一步转变为偶极性的趋势.但这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霰与冰晶粒子电荷分布的重合区的范围、大小均不同,这也是造成两种方案电荷结构和转移电荷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3.
云底高度的地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及其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4年11月20日—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观测的云底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毫米波云雷达对云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随着能见度的增加,两设备云探测能力差距在减小;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同时观测到有云时,二者观测的云底高度相关系数为0.92;毫米波云雷达与探空观测云底、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78;云雷达观测的云底高度均略低于激光云高仪和探空,云雷达观测的云顶高度略高于探空。  相似文献   
954.
根据点云密度确定分块曲面滤波区块的大小,通过构建梯度引导图,引导进行分块曲面滤波,并利用得到的初始结果对滤波进行进一步细化。将最后滤波结果的总错误率与ISPRS提供的测试方法进行比对,在3个测区内总错误率均低于ISPRS提供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建筑物大小的影响,在保证较好滤波结果的基础上,提高了算法的自适应性和滤波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955.
为解决海岸带地形变化迅速、测量困难等现实问题,首先分析了移动测量系统的技术特点,介绍了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与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提出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海空地一体海岸带机动测量方案,并根据海岸带地形测量的不同需求设计了适应作业的测量平台、作业模式及主要功能,为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快速更新与应急保障提供了应用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6.
运用Geomagic Studio实现点云数据的曲面重建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面重建是逆向工程的关键,为了评定曲面重建的精度要进行相应的误差分析。研究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得到的某塑像表面完整点云数据,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点云数据经过三角网格化、曲面划分等处理构建精确曲面,从而实现此塑像表面的重建。为对重建的曲面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平面拟合方程系数以及平面拟合的中误差,验证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的标准偏差即是测量中由残差计算得到的中误差,进而通过Geomagic Studio软件得到所建模型与点云的标准偏差,实现曲面重建的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57.
<正>一、引言i Scan-P是中海达自主研制的便携式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单兵背负、自行车搭载和三轮车安装,在载体移动过程中可快速获取高精度定位定姿数据、高密度三维点云和高清连续全景影像数据,并通过系统配备的数据加工处理、海量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软件,为用户提供快速、机动、灵活的单兵背包式三维激光全景移动测量完整解决方案。同时,i Scan-P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不依附于任  相似文献   
958.
<正>一、引言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已成为人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之一。与此同时,铁路的检测维修也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对于中铁、中建及宝钢等客户,精确检测出铁路钢轨的变形是其日常检测的基本工作。传统方法是采用全站仪测量钢轨的边线,但因为全站仪只能测量单点,对于同一钢轨,测量点位置的不同,所得结果也有差异,全站仪测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出钢轨的所有尺寸信息。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钢轨尺寸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9.
球形标靶的固定式扫描大点云自动定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地面激光扫描数据获取速度快、数据量大、测量距离远、专用特殊材料制作的标靶识别距离近、点云定向数据处理相对滞后、自动化程度低、不能适应远距离地形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从大点云中(每站1亿点以上)自动探测远距离标靶的点云定向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标靶控制点的工程测量坐标信息,搜索到标靶所在点云环,然后对各点云环进行扇形分区,快速探测标靶,获取标靶中心扫描坐标,最后平差计算扫描仪位置参数和姿态参数,实现点云坐标到工程测量坐标的转换。该方法在普通配置的计算机上得到实现,并成功用于远距离山区地形测量,其中定向标靶半径0.162m,标靶到扫描站距离在180~700m之间。  相似文献   
960.
为了快速从地面激光扫描数据重建建筑物模型,避免数据处理中复杂的点云栅格化和面片分割,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方法的建筑三维模型快速重建方法。利用直方图统计方法去除噪声,结合大多数建筑物自身特点,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层并垂直投影至各层平均高度的平面,得到建筑物各层的边缘特征点,进而规则化,实现建筑物三维数字模型的快速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快速提取建筑物边界点,简化传统点云数据在建筑物重建中的复杂过程和大量的数据处理运算,而且最终模型的精度可以得到保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