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测绘学   284篇
大气科学   646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1273篇
海洋学   49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50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91.
1引言巴彦县是东北的重要产粮基地,农业气象尤其是土壤墒情指标规律的建立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作物的水分供应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水分含量丰歉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当土壤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作物就会出现旱象。换言之,农业干旱的关键在于土壤水分的亏缺状况目前一般认为当土壤相对含水量〈40%时,作物受旱严重: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60%时,作物受旱呈现中度: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时,作物呈现轻微旱象;当土壤  相似文献   
992.
根据NCEP/NCAR逐日、逐月温度资料和相对湿度资料,及长江中下游6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近60年来全球和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分析了温度增加前后,夏季(6~8月)对流性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部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北半球年平均及夏季平均地面温度为增暖趋势,1998年为增暖突变年份;变暖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且强度增强;全球增暖后,对流层中、高层水汽含量呈下降趋势,对流层低层水汽含量呈上升趋势;热含量除个别月份外,在700、850、1000 hPa均有明显增长;大气中不稳定性也显著增强.这些与对流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中水汽含量变化、湿空气热含量增加和不稳定性增强对对流性降水事件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河西走廊中部冰雹天气的环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1980—2006年500 hPa天气图及地面观测资料,对河西走廊中部降雹天气总结出了两种典型环流形势,并用2005—2006年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两种典型天气背景场下冰雹天气反射率因子、经向速度、垂直剖面、回波顶高度、垂直液态水含量、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等物理量的变化特征,同时对冰雹指数产品在临近预报应用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部强降雹与具有强高悬垂结构的飑线和超级单体相联系,回波顶高度、垂直液态水含量对冰雹强度和持续时间指示性好;用强冰雹指数计算的冰雹尺寸偏大,主要是由于月份不同,0℃和-20℃层高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94.
高频多普勒台阵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电离层动力学特性,1985年9月在武汉建成了一个由三个台站组成的高频多普勒台阵和卫星信标法拉第台阵。文中介绍了这个台阵的布局和多普勒接收系统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这些技术措施保证了在多普勒图中清晰地显示多径现象和有效地消除小不均匀体的影响。最后还简单地介绍了这个台阵一年来的实测情况。  相似文献   
995.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监测与预报是空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卫星通讯和导航定位等有重要意义.TEC值影响因素较多,很难确定精确物理模型来对其进行预测.本文设计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Att-LSTM),采用过去24小时TEC观测数据对未来TEC进行预测.选择北半球东经100°上,每2.5°纬度选择一个位置,共计36个位置来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性能,并与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如DNN、RNN、LSTM进行对比实验.取得了如下成果:(1)在选定的36个地区未来2小时单点预测上,基于本文的Att-LSTM模型的TEC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2)讨论了纬度对Att-LSTM预测未来2小时TEC值时性能的影响,发现在北纬0°到60°之间,Att-LSTM预测性能随着纬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在北纬62.5°~87.5°之间,模型预测性能出现扰动,预测效果略差;(3)讨论了磁暴期和磁静期模型的预测性能,发现无论是磁暴期还是磁静期,本文模型预测性能均较好;(4)还讨论了对未来多时点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对未来2、4个小时的预测拟合度R-Square均超过0.95,预测结果比较可靠,对未来6、8、10个小时预测拟合度最高为0.7934,预测拟合度R-Square下降迅速,预测结果不可靠.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时,在云南鹤庆县(100°12′E,26°35′N),测量日本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法拉弟旋转所得到的一些主要观测结果:(1)电子总含量的日变曲线中出现提前日落现象;(2)F区峰下电离对法拉弟旋转的贡献在日食期间相对变小;(3)没有出现与日食明显有关的声重波扰动。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给出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的高频多卜勒观测结果,发现掩食阶段电离层E区出现三次明显的扰动,生光以后出现两次扰动。利用当时太阳活动区离化源的变化可以解释扰动的主要特征。表明太阳活动区的急剧变化与电离层E区的短期扰动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活动区的急剧变化是引起E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新疆罗布泊罗4井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罗布泊罗4井沉积的地质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沉积物堆积期间的气候下部干凉,上部温干,植被属荒漠类型,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罗布泊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和世界上最为干燥的地区之一。为了探讨它的成因,恢复其地史时期的自然面貌,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罗4井的孢粉,现就孢粉分析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99.
汶川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祝芙英  吴云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地震学报》2009,31(2):180-187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 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多次出现VTEC的异常扰动,其中4月29日、5月6——7日为异常减少,5月9日为异常增加,而且电离层V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它因素后可能源于此次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Soil moisture distribution shows highly variation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moisture on a hill-slope scale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West China by using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Soil moisture was measured by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in 313 samples. Two kinds of sampling scales were used (2 × 2 m and 20 ×20 m) at two soil layers (0-30 cm and 30-60 cm).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oisture were analyzed by a classical statistics method, an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moisture was analyzed using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herical model is the best-fit model to simulate soil moisture on the experimental hill-slope. The parameters of this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spatial dependence of soil moisture in the selected hill-slope was moderate. Even the 2 × 2 m sampling scale was too coarse to show the detailed spatial variances of soil moisture in this area. The dependent distance increased from 27.4 m to 494.16 m as the sampling scale became coarse (from 2× 2 m to 20 ×20 m). A map of soil moisture was generated by using original soil moisture data and interpolated values determined by the Kriging method. The average soil moisture (area weighted) in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soil wa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map (10.94% for the 0-30 cm soil layer, 11.88% for the 30-60 cm soil layer). This average soil moisture is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effective soil moistur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oil moisture is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vegetation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