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4.沙漠化的防治战略与途径   总被引:46,自引:22,他引:24  
王涛  朱震达  赵哈林 《中国沙漠》2004,24(2):115-123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仍然面临着“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为了使沙漠化防治更加有效,需要我们以自然与人为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主线,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或逆转过程、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等关键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明确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和途径。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战略、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72.
《山东国土资源》2003,19(5):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退耕还林条例》就依法办理退耕还林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做了明确规定,这是国家为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为深入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条  相似文献   
73.
林州市是省政府确定的35个扩权县(市)之一,由于地处山区,土薄石厚,人多地少,除去退耕还林、企业、公路、水利、村镇建设等占地后,全市人均耕地不足0.7亩。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已日益突出,林州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实际出发,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挖掘现有存量用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着力在整治“空心村”和集约利用土地上下功夫,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国土资源》2003,(2):40-40
日前,国务院颁布《退耕还林条例》,明确了制定条例的目的和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在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和计划,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资金和粮食补助、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自2003年1月20日起实施。《退耕还林条例》的公布实施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林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标志  相似文献   
75.
岷江上游汶川退耕还林(草)中“3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能快速、准确、动态及直观地查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建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数据库,为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宏观管理决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为例2,探讨利用“3S”技术在指导汶川地区制定退耕还林(草)政策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正>8月8日至8月13日,本刊记者受邀参加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内蒙古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此活动历时6天,行程近2,000公里,深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等地调研,采访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林业生态恢复、草原生态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生态补偿奖补机制的落实,征用林地草场补偿安置情况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77.
退耕还林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GIS技术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等高线、河流等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退耕还林面积大小,同时也对退耕还林的时序作了一定的分析,最终确定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结果显示:贡山县坡度>25°的需要退耕还林的面积为2184....  相似文献   
78.
水土流失、人口激增和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西部固原市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中国政府从1999年底开始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并于2003年完成第一阶段的计划任务。该工程以生态恢复为首要任务,同时兼顾减轻农村贫困及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本研究旨在评估3种森林管理政策情景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贡献和弊端,研究首先应用参与式影响评估框架(FoPIA)设定了3种森林管理政策情景,然后针对各个情景下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评估。3种情景分别为"生态林"、"经济林(以种植水果为主的复合农林业)"和"生物能源林"。通过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座谈,界定了与固原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9项重要森林功能,包括3项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机会、生活质量、森林可达性;3项经济功能,即木材收入、非木材林产品收入、林业相关产业和服务收入;3项生态功能,即提供生物性资源、提供非生物性资源、生态过程维持。研究进一步通过多学科专家讨论和专家知识,评估了不同情景对森林功能的影响,探索了当地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权衡关系。结果显示:生态林可以达到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但是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较低;水果经济林对社会经济贡献大但对环境改善作用较小;生物能源林可以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但是在当地缺乏实践经验。基于专家观点,讨论了各情景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研究发现,生态林树种选择需要重新考虑,并优先采用本土树种;水果经济林在经营得当情况下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物能源林在农户或村落尺度上提供清洁能源方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9.
以怒江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实地考察和60户农户访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退耕还林实施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找出了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表明退耕还林后,小流域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粮食压力大;农户生计问题急需解决;陡坡开垦严重,流域生态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土地规划学中的理论与系统层次模式等方法,从产业发展、农户生计、生态保护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即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按垂直地段,综合考虑产业、农林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设计土地系统层次模式,并提出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为退耕还林山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西部资源》2012,(3):28
第十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我国石漠化扩展趋势发生逆转,生态治理工程贡献率达72%。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1999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土地石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遏制,由过去持续扩展转变为净减少,岩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