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2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何慧根  唐红玉  李永华  孙俊  王勇 《气象》2015,41(10):1190-1202
利用1961—2012年3—5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海温、重庆34个站气象资料和74项环流特征指数,分析了重庆春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的大气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前期冬季的海温、OLR、大气环流以及西太副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春季连阴雨有发生频率高的特征,3月最容易发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连阴雨,其次是5月。连阴雨明显的时段重庆受影响的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气温偏低。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频次较低,东南部较高。连阴雨分布主要为全市一致型和东西相反型。春季巴伦支海地区和青藏高原的500 hPa高度场偏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偏高,欧亚中高纬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西太副高的减弱东退是重庆的连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冬季拉尼娜事件的发生、赤道150°E地区的对流加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中高层大气高压脊的建立都有利于来年春季重庆连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玉米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却不稳定,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植株叶面积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对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1-2012年商丘市虞城县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的模拟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花期、灌浆期阴雨处理均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以花期阴雨处理减产最为显著,减产幅度为75.8%~86.1%,灌浆期阴雨处理减产幅度为20.3%~55.0%。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连阴雨天气使果穗变细、变短,秃尖增加,结实不良,干物质主要积累在茎秆等营养器官,穗粒重降低,且连阴雨天气发生在开花期时产量构成因素受影响程度更大。连阴雨天气降低玉米干物质重,发生在花期的连阴雨天气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发生在灌浆期的更大。此外,开花至灌浆期的连阴雨天气使灌浆高峰期出现晚、灌浆速率变慢,玉米在花期遭受连阴雨天气时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最小,且雌雄穗花期不遇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73.
基于连阴雨灾害指数的陕西省苹果生长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陕西省苹果产区近40 a 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逐日降雨量资料,提出了以连阴雨灾害指数L<,u>(L<,u>=N<,r≥3>/N<,R=0>)(N<,r≥3>为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雨日连续3 d以上的日数,N<,R=0>为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无降水日数)量化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用此方法计算了苹果产区各地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分轻度、中度、重度3级对果区各地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进行了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有13个县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为轻度,有27个县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为中度,有8个县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为重度.此计算结果与陕西果区实际连阴雨影响基本一致,表明灾害指数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风险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一次春季连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500 hPa平均环流特征、700 hPa切交演变特征、连阴雨结束时的环流调整、相对湿度的径向垂直剖面空间结构等方面对长治市2009年5月9-15日历史罕见的春播期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是以500 hPa长时间维持的南支槽为背景,700 hPa切变线为影响系统,平均相对湿度经向垂直剖面在450...  相似文献   
75.
采用1981-2018年赣南脐橙着色-成熟期(10-12月)赣州市17站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对赣州地区近38年来赣南脐橙着色成熟期的连阴雨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脐橙着色-成熟期(10-12月)各等级连阴雨38年累计次数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安远、南康、崇义等地区。重度连阴雨的38年累计次数较少,仅在西部、东北部以及南部的全南出现1~2次。轻度和重度连阴雨发生次数的大值区由中部移向西部。各等级连阴雨发生的频率主要集中在11-12月。进入21世纪之后各等级连阴雨发生的次数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6.
77.
四川秋季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益  范广洲  周定文  吴泽 《气象科学》2013,33(3):316-324
利用1961-2007年四川省38个站9-11月的日降水资料,从发生次数、降水量和持续天数三方面资料,应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四川秋季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秋雨量约占四川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秋季连阴雨量约占全年降永的五分之一、约占秋雨量的80%;四川秋季连阴雨的发生次数、降水量和持续天数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这种减少是一种突变现象,发生在1980s中后期;从地域上来看,四川秋季连阴雨总体上呈西部增多、东部减少的趋势;EOF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秋季连阴雨最主要的特征为东西反相型分布.  相似文献   
78.
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天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秀文  李月安 《气象》2005,31(9):52-56
利用1980-200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北方麦收区30个代表站降水实况资料,连阴雨期间亚欧范围500hPa逐日形势图和500hPa高度平均图等,分析总结了近25年来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的天气气候和环流形势特征;对北方麦收期间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确定连阴雨天气的概念模型。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形势且贝加尔湖附近伴有冷涡是造成连阴雨天气最主要的环流特征;在500hPa地转风υ场上,麦收区多处于南北风交界处;长连阴雨期间,850hPa东亚地区中低纬度盛行南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9.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浙江罕见连续阴雨寡照天气过程中冬季风环流和南支槽等环流异常,并从西风带波动、海温强迫等方面研究了局地环流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冬季连阴雨事件中雨日、日照破历史记录,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主要的环流异常为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明显偏北,同时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亦偏北,东亚地区40°N以南有强的偏南风异常,冬季风偏弱;南支槽较常年偏强,保证了浙江上空有持续的水汽和扰动输送。对流层中层存在沿欧洲向东亚—西太平洋传播的波动能量,波能在东亚地区一直向南传播至20°N以南,可能导致WNPAC明显北抬和南支槽加强。ENSO是WNPAC的重要强迫源,ENSO暖位相使得海洋性大陆出现异常对流冷却,而浙江上空对流加强,ENSO对南支槽活动强度亦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中国近海海温偏高是WNPAC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偏北的重要影响因素。2018/2019年冬季局地环流异常可能由ENSO和中国近海海温协同强迫所致。  相似文献   
80.
2011年9月河南省持续性连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风云卫星射出长波辐射以及地面入射长波辐射资料,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河南省持续性连阴雨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西伸的环流背景下,700hPa低空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持续性连阴雨天气。我国南海和印度洋的两条水汽输送带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量。极涡偏向西半球,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脊的发展。亚洲东北部上空低槽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暖湿空气在黄河以北地区聚集。OLR负距平,表示与历年同期相比,降水强度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SSI日累积值越低,表明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接收的入射长波辐射越小;SSI日积累低值中心的移动与雨区中心的移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