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2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浙江省2010年春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持平。厄尔尼诺事件于5月结束,东亚季风由冬季风向夏季风转变,副高偏强、偏西。2月下旬—3月上旬连阴雨,3月低温雨雪,4月倒春寒,及季内大雾、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均对电力、交通、林业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2.
浙江省2010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偏少。厄尔尼诺事件至12月达到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北极涛动(AO)呈负位相特征,与此相应,浙江省冬季多连阴雨(雪)天气,降水量异常偏多,季内大雾、局部大到暴雪、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电力、交通、林业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3.
对云南省2008年10月24~11月6日严重连阴雨天气的环流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强、位置偏西、槽前西南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都有利于水汽向云南输送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受槽前西南气流、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在整个连阴雨期间对流层低层都有充足的水汽,连阴雨前期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2个通道的汇合,而连阴雨后期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整个连阴雨期间云南全省或大部均处于水汽辐合区内,区域性强降雨出现在水汽通量散度<-32×10-7g·(hPa·s)-1·cm-2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4.
2009年冬春之交长江中下游异常连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14日至3月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此次过程的异常环流特征为:(1)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和维持,欧亚地区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冬季风偏强和冷空气活动频繁;(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以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槽系统活跃,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产生降水;(3)切变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摆动,降水得以维持。另外,副高与南槽的西进和东退、北跳和南撤与四次降水过程完全吻合。这为认识这次过程成因及预测同类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5.
王洪勋 《浙江气象》2012,33(1):5-10,35
利用NCEP/NCAR1°×1°的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9年和2010年相同季节不同年份的两次连阴雨过程的异同,重点分析它们降水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高压脊以及它们之间的宽广西风槽稳定维持是该季节连阴雨形成的有利环流背景。垂直上升运动是形成降水的必要动力条件,大气中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在降水区的持续性辐合是连阴雨的形成的必要水汽条件。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强迫暖湿空气抬升既直接导致了上升运动,同时也可以触发大气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增强上升运动。连阴雨时期雨量主要集中在冷暖空气长期对峙,强锋区长时间维持的时期。强水汽输送和强水汽辐合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并且长时间维持有利于大范围的持续性暴雨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36.
对2007—06—16—22陕西关中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动力学分析,认为:500hPa乌拉尔山稳定的长波脊和东北到鄂霍茨克附近的长波脊、贝湖低槽和高原上低值系统的维持是造成陕西连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中低层青藏高原东南侧到河套有西南气流发展并维持,为阴雨天气提供充沛的水汽和能量;700hPa切变线是连阴雨期间降水形成的动力和辐合机制;当关中处于高能舌和湿舌区时,降水明显;地面上四川到陕西有倒槽生成时,对应的降水强度大。当东路冷空气减弱消失只有西路冷空气影响时,相应的降水也减小。  相似文献   
137.
从一次反气旋的生消演变分析陕西初夏连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皓  刘宇  黄宝霞 《气象》2008,34(5):58-63
连阴雨是一种重大天气,特别在"三夏"中出现时.初夏(6月)连阴雨在陕西历史上并不多见,大约3~4年发生一次,且多在关中、陕南出现,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概率极小.2007年6月,陕西出现了一次长达7天的连阴雨天气.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这是一次反气旋环流的生成-维持-消亡过程,陕西位于此反气旋的底部,偏东(南)气流为连阴雨持续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整个过程都有垂直上升运动;稳定持久的蒙古低槽和高原低槽是造成陕西连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高原低槽前部的偏南风气流和蒙古冷空气前部的偏北气流在35°N以北河套附近辐合,是形成陕北干旱区连阴雨的主要原因.过程前期,东亚"双阻型"的建立是陕西多雨时段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138.
2005年海南州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9月26日~10月1日,海南州境内出现了连阴雨天气。本文从地面、高空形势场、各种物理量场、T213、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综合分析,阐述连阴雨天气产生和维持的物理机制,提出利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进行连阴雨天气预报的思路,为准确预报连阴雨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1基本气候概况 2007年秋季(9-11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普遍偏高,大部降水偏多,日照南多北少。2007年秋季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有洪涝、冰雹、雷击、雪灾、秋季连阴雨等以及高温引发的阿尼玛卿雪山冰崩、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40.
利用2011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1年秋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