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2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791篇
海洋学   67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47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的矿石可分为较富和较贫两种类型,其中富矿的边部分布有大量的类矽卡岩,包括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含石榴石绿泥石岩、含磁铁矿阳起石岩等,说明富矿的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类矽卡岩及两类矿石的微量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但Sr、Hf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总量较低,具有相似的PAAS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左倾型,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弱Ce负异常。从较贫铁矿石、较富铁矿石到类矽卡岩稀土元素总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说明较富铁矿石和类矽卡岩在继承了较贫铁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的基础上可能又叠加了热液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弓长岭铁矿床出露的类矽卡岩、较富铁矿石可能是由热液交代改造原始沉积的较贫铁矿石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2.
毛丰付  高雨晨  周灿 《地理研究》2022,41(6):1593-1609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数字产业区位的研究则是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994—2019年1375971家数字产业企业为样本,综合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指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呈现“东(略偏北)-西(略偏南)”的集聚发展态势。② 数字产业空间分布差异凸显,总体保持着“上下游城市>中游城市”的分布状态,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多核心集聚分布特征愈发明显。③ 数字产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制造型数字产业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区位分布主要聚集于下游的长三角一带;服务型数字产业则在全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节点,不断向外围蔓延的态势。④ 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信息化发展潜能两个维度的多种因素影响,前者对于制造型数字产业影响较大,而后者对于服务型数字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3.
994.
基于改进的SF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治理绩效值进行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运用PVAR模型考察其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2004—2016年两系统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空间上自东向西梯度递减,高协调区集中在东部城市;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关联性,低-低集聚城市数多于高-高集聚,协调发展领先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③生态治理绩效对绿色创新效率响应较弱,而绿色创新效率对生态治理绩效响应则较强,且二者均对自身依赖较强,未来优化其互动机制应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采用中尺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6月4日广西沿海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表明这次过程是在超强台风"玛哇"折向东北移动,牵动季风槽北抬背景下发生的,分析表明:(1)季风云团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向偏北方向移动,造成沿线强降水;(2)MCC北移过程中,出现逆风区,与大暴雨落区吻合;(3)"列车效应"是造成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4)沿海迎风坡地形作用也是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档案馆的华南沿海验潮站潮位资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2013年1月21日公布的卫星观测海面高度距平(△MSL)资料,分析华南沿海、南海及全球海平面变化特征,得出近33年华南沿海的平均海平面上升率为2.8 mm/年,近20年南海与全球海洋的海平面呈准同步变化趋势,南海的海平面上升率为5.64 mm/年.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台风“达维”(过程1)和2017年台风“海棠”(过程2)导致的辽宁东南半岛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两次过程的降水特征存在差异,过程1是大范围的稳定持续性暴雨,受台风倒槽触发的多个中尺度云团造成的列车效应影响,持续时间长达30 h; 而过程2的小时雨强更大,最强达到113 mm·h-1,小尺度积云不断新生并涌入到中尺度云团中,雷达图存在后向传播特征,强风暴基本反射率达到50—60 dBz,中尺度辐合风场伸展高度达到9 km,对流云发展更旺盛,过程2的对流性降水特征更明显。过程1暴雨在台风倒槽里发展,过程2在台风输送的暖湿空气与对流层干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两次过程中,台风残涡与副热带高压间均形成了横跨10个纬距的水汽输送带,850 hPa水汽通量均达到20—25 g-1·cm-1·hPa-1·s-1,比湿和水汽通量散度达到辽宁登陆台风暴雨物理量的预报阈值; 远距离台风对阻挡副热带高压南落和建立北上台风引导气流起到关键作用。过程1受“达维”残涡倒槽影响,辐合层由地面伸展到500 hPa,动力抬升条件更强; 过程2中850 hPa假相当位温达到354 K,由于中层干空气侵入,位势不稳定较强,在大尺度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作用下,形成更为深厚对流云,对流性降水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98.
梁锋 《地质论评》2023,69(5):1858-1868
7月9日—12日,以“天山联通东西 中亚共聚海内”,“绿色、创新、合作、共享——驱动丝绸之路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亚-天山青年地质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青年工作委员会、新疆地质学会和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创办,旨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新疆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聚焦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西部优势资源转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青年地质才俊交流成果、展现风采的区域性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同中亚国家地质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福建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福建白云山、鼓山和石牛山均位于福建沿海地带,该区域花岗岩类分布广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白云山、鼓山(魁歧)和石牛山地区花岗岩年龄分别为99.3Ma±1.8Ma、99.4Ma±2.3Ma和94.7Ma±1.4Ma,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花岗岩均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到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具中-强Eu负异常,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V型”模式。微量元素Rb、U、Th、La等强烈富集,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其中魁歧花岗岩为碱性A型花岗岩,其余地区为铝质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研究区A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组成;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参与;碱性A型花岗岩较铝质A型花岗岩可能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加入。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龄资料综合判定,中国东南沿海2类A型花岗岩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零星见于辽北铁岭地区.南华纪沉积期由陆源碎屑岩沉积底垫始,至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通过对南华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的较深入研究,根据其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指相化石等特征划分出6个沉积相,即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河流-冲积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