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1045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79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九五”期间实施的《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技术改造项目》使辽宁省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由模拟到数字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对项目的技术思路,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建设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2.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5-19日在辽宁召开.  相似文献   
93.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率和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业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有大幅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大连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推动,对环境成本的依赖正在减小,丹东、营口和葫芦岛3市的工业增长需要牺牲更多的环境成本。重工业化、资本密集化和高新技术化不利于工业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所有制结构、生产规模、外商投资和环境管理力度等因素因其作用的两面性,对工业环境效率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94.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5个地级市2010年统计年鉴中工业分行业产值数据,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产业区域同构系数的计算方法,对关中5个地级市工业行业相似程度和地区间产业同构程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中13.9%的工业行业存在产业同构问题,36.1%的工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问题。一级核心城市西安和二级核心城市宝鸡的工业产业同构程度较大(0.678),不利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链的延伸升级。咸阳和渭南、咸阳和铜川的工业同构程度也较大,不利于区域间产业分工和合作,需要进行协调整合。通过选用区位商、产业专门化率、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作为指标,对关中5个地级市工业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各市综合优势工业产业,进一步确定各市工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依照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各市产业专业化及关中专业化情况、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及产品分工,提出关中城市群应重点发展汽车生产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电装备、有色金属、医药制造、食品饮料烟草等七大工业密集带。产业密集带作为最有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可为关中城市群工业发展形成规模与集聚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5.
在未来的亚洲中中气候变冷过程中,从咸海干涸海底和卡拉博加戈尔湾等等内陆湖泊和地区吹起的盐粒,农田排出的农药残余物,尘埃微粒等-固态大陆型气溶胶具有主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环流及该区域的生物系统对气候的变化可能起着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从介绍旅顺口区旅游资源入手,分析了局部开放后旅顺口区旅游开发的形势,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旅游业开发的决策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97.
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群的空间模式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原因,指出了城市群的现状特征,并对沿线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is used extensively to describe vegetation cover and ecological environ- ment chan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trast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growing in the same habitat to climate change and retrieve past NDVI using tree-ring width data from tree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icea crassifolia in the Luoshan Mountains in the middle arid region of Ningxia.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 cated that radial growth ofP tabulaeJbrmis is mor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change than that ofP crassifolia.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water availability and heat at this elevation are more suited to the growth ofP crassifolia, and are more advantageous to its renewal and succession. P. crassifolia is probably the better of the two species for protecting the forest ecosystem and conserving water in the Luoshan desertification area. Ring width of P. crassifolia correlates significantly with average NDVI for April-May (r =0.641, p 〈0.01), and both of them are influenced positively by precipitation in April-May. The reconstructed NDVI for 1923-2007 shows the relatively low vegetation cover occurred in the 1920s-1930s, the 1960s-1970s, and the early 21 st century. The reconstructed NDVI better reflected the drought climate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99.
为反映区域产业分工现状,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洛伦茨曲线、空间基尼系数相结合,在产品层次上,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分工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农业和采掘业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相应产业,产业分工较为明确;制造业在行业层次存在同构现象,但在产品层次上,各地差异化发展明显,区域产业分工逐步显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其中基础服务业与个人消费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但生产和市场服务业中的金融、物流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中的公共管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产业分工结果,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0.
谷妍  张丽 《中国地名》2010,(11):44-46
辽宁地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满族崛起、发展、壮大的地区,遗留下来丰富的独具魅力的满族文化遗产资源,但一些资源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严重,一些散存的资源发掘和保护不够,如何在有效保护满族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