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1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岩浆同化-分异作用是岩浆开放体系中成分变异机理的重要作用,是岩浆起源、演化和岩浆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同化-分异作用的内在联系、作用方式、鉴别特征和主要类型,以及国内外典型实例的分析。并介绍了新近提出的“边界层同化作用”和“边界层分异作用”的机理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2.
为准确描述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本文利用该沙漠腹地2017年的梯度铁塔和通量观测数据,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v3.7.1),分析了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采用WRF模拟沙漠腹地近地层内的边界层特征时,2m气温的模拟存在冷偏差,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四个季节2m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其中非局地方案ACM2(Asymmetric Convective Model version 2)对2m气温效果最好,局地方案BL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2)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够模拟出10m风速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局地方案BL(Bougeault-Lacarrere)对10m风速效果最佳;3)采用WRF模拟沙漠近地层内的地表通量特征时,感热通量存在高估现象,潜热通量存在低估现象,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四个季节模拟时间段内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局地方案MYJ(Mellor-Yamada-Janjie)的模拟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83.
根据2005年8月14日至28日在北海某工程项目建设区观测所取得的大气边界层污染气象资料,并利用北海市气象站近年的相关气象资料,对建设区地面风场、低空风场、低空温度场、混合层特征、大气稳定度分布、各风向风速下的稳定度联合频率等作了分析,得出建设区的污染气象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4.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取2003年7月4-5日南京暴雨个例,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进行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雨量中心强度、雨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涡度场、水平风场的散度以及θse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合理边界层方案的引入对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结合边界层和自由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边界层作用与自由大气动力、热力结构的配置情况。说明这种配置对暴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5.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相似文献   
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极苔原和海冰地区边界层物理过程的观测研究",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组织的专家组的质疑、答辩和验收.  相似文献   
87.
湍流强度定理和湍流发展的宏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湍流是普遍存在而至今仍未被充分理解的自然现象. 简单回顾了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指出以不同层次利用和不同方法探讨湍流特征和机制的必要性. 为此利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将Reynolds湍流和Bénard湍流统一地表述在动量湍流输送定理和湍流强度定理中. 证明了流体湍流发展的宏观原因是速度剪切效应和温度剪切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速度剪切效应和温度剪切效应也是湍流场相空间轨线不断拉伸和折叠的宏观原因. 并以大气实验资料证明, 湍流强度唯象系数不仅是速度剪切的函数, 还是温度剪切, 即大气热力层结稳定度的函数. 从而以实验事实证明了湍流强度定理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8.
利用WRF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国军  张镭  舒红 《气象科学》2007,27(2):169-175
本文介绍了WRF中尺度模式的有关概况,分析了模式的物理结构,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河谷城市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风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基本一致,表明WRF模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大气稳定状态,为通量计算提供依据,利用2003-2004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涡度相关法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内大气的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稳定度参数(z/L),并对大气稳定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大气稳定状态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昼间不稳定状态占优势,晚上以稳定状态为主;在早晨和下午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频率分布易发生变化,导致中性的大气稳定状态更容易出现;而各大气稳定状态的频率分布年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大气不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雾凉季最高、干热季最低;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干热季最高、雨季最低;中性状态出现频率以雨季最高、雾凉季最低。  相似文献   
90.
杨伟  方阳  蒋帅  袁泉  林南 《应用气象学报》2020,31(3):328-33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及湖南省岳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3日东洞庭湖水龙卷(简称扁山水龙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辐散、中低空低压切变、边界层气旋式辐合与特殊环境共同形成强烈辐合上升流场,3个相继北上的γ中尺度低涡中第2个低涡在上升流场和前后低涡共同作用下,在扁山水域迅速加强形成水龙卷,扁山湖心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气压、能见度等变化较为显著,但仅伴随0.2 mm阵性降水。雷达产品显示:扁山水域强辐合带北部强降水质心低、强风切变低、切变上空水平径向风速小,但整条辐合带无风暴跟踪信息、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风廓线显示扁山水龙卷形成时边界层0.6 km中气旋与0.3 km近地面辐合流场上下叠加。通过与安徽升金湖水龙卷以及洞庭湖区历史上多次龙卷进行比较,认为低空强烈气旋式辐合流场对水龙卷生消有重要作用,高空大范围辐散与中低空、边界层、地面辐合垂直叠加产生的强烈抬升抽吸作用则是扁山水龙卷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