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4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测绘学   1529篇
大气科学   3091篇
地球物理   2687篇
地质学   826篇
海洋学   962篇
天文学   1363篇
综合类   425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Observations of fluid mud were made in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in February 2000, on 10 -11 August 2000, on 30 - 31 August 2000 (after two strong typhoons), on 21 - 24 August 2000 (neap tide) and on 3 -6 September 2000 (mean tide) respectively. In situ data show that the fluid mud in this area consists of fine cohesive sediment (median size 7.23 μm). The 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fluid mud varied during the neap-spring and flood-ebb tidal cycl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luid mud phenomena in this area may be categorised in a three-fold manner as slack water, storm and saltwedge featu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of slack water during the neap tide ranged from 0.2 to 0.96 m, whereas during the mean tide, the thickness ranged from 0.17 to 0.73 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was larger during slack water than at the flood peak. Shoals cover an area of 800 km^2 with a water depth smaller than 5 m. Erosion of these extensive intertidal mudflats due to storm action provides an abundant sediment source. Thi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is estuary when the tidal level is lower than 5 m.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is a typical zone of saltwater wedging, so the saltwedge fluid mud has the most extensive spatial range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92.
中国ARGO计划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计划是借助卫星定位和通讯系统向地面接受站实时发送海洋温度和盐度数据以及浮标位置等信息的计划。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国加入国际ARGO计划的背景情况和意义、我国ARGO计划的实施情况、国际ARGO计划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实施ARGO计划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93.
龙口的海风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龙口气象站近5年自记风资料及实测探空资料,分析了龙口海风的生消规律、海风强度、空间结构及海风生成后对温、湿度的影响。同时为分析海风环流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地计算热内边界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在POM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坐标系下的三维斜压预报模式,采用细网格,考虑海底摩擦系数的影响,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大连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单点潮位验证、单点潮流验证、流场的变化规律等多方面的模拟情况看,预报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可以为海洋测量和航海等工作提供三维实时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5.
珠江崖门出海口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新会崖门夏、冬季大气边界层综合测试资料,分析珠江崖门出海口地区的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表明:边界层内600m左右是一个特征量的转折点,风速廓线明显偏离幂指数规律,平均球法得到的扩散参数和Pasquill-Gifford曲线符合良好,三向风速仪法得到D,E,F类稳定度的扩散参数为Pasquill-Gifford曲线的2-3倍,珠江崖门出海口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和内陆地区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6.
底部浮泥表层推移速度分布的ADCP—GPS估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DCP对底跟踪走航观测的流速数据中包含水体底部浮泥、底沙运动信息,对比GPS定位方法算出的水体流速数据可以分离出浮泥相对于GPS定位的运动信号,从而达到对底质推移观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所创立的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 MCN Test),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很有效。该技术用减数分裂中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对象,以形成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观测指标。这是由于处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因子比较敏感,它的染色体断片在形成四分体时期中成为微核。从微核的数量可以推测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8.
海浪周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实验室风浪槽观测数据和由文氏谱及JONSWAP谱生成的模拟数据,研究了有效周期与谱平均周期、谱峰周期与谱平均周期以及有效周期与谱峰周期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给出了相应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有效周期与由谱的负阶矩计算的平均周期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并且有效周期与负2阶矩计算的平均周期几乎相等,均代表了海浪主导波对海浪平均周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100.
吴闻 《海洋信息》2001,(4):22-23
进入21世纪之际,沿海国家纷纷调整和改组本国的海洋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制定新时期的国家海洋发展计划,为加速海洋经济发展争夺科技优势。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国家的海洋科技计划,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