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9篇 |
免费 | 964篇 |
国内免费 | 13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5篇 |
大气科学 | 1954篇 |
地球物理 | 804篇 |
地质学 | 1534篇 |
海洋学 | 885篇 |
天文学 | 514篇 |
综合类 | 308篇 |
自然地理 | 4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184篇 |
2021年 | 215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85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287篇 |
2011年 | 286篇 |
2010年 | 299篇 |
2009年 | 303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50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0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摄食率IR(Ingestion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诸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流速、饵料的浓度和质量等。同时由于方法不同,即使对同种贝类同一状态下摄食率的测定结果也往往差别很大。因此,6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就从不同途径对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率进行了研究。进入80年代,随着微流探针、高精度的流体颗粒计数器、电镜、微胶囊技术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出现,人们对摄食率的研究手段和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研究方法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率IR是指… 相似文献
53.
土壤中的水改变微波的介电常数,反过来受改变的介电常数又改变着微波辐射。水中的盐的含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介电特性.当把盐水同土壤混合时,其介电特性同纯水和土壤的混合物不同.人们已开始用混合模型来描述土壤-水-空气系统。利用车载L波段和C波段微波辐射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受控条件下的现场实验,其目的是想研究出一种能够分离盐度和土壤湿度影响的数据装置.用这种数据装置估算每个变量的价值并检验拟用的混合模型。混合模型说明观测数据的趋势和取值范围;然而,盐度的观测结果同模型观测的有差异。这些差异与模型结构或现场采样有关,地表附近分布特性的变化也会引起误差。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针对海上油田储层特点筛选黏土防膨剂,对控制储层水敏伤害和保障整个油田的持续高效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多种防膨剂评价方法的长处,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实验评价方法,筛选了适用于海上某油田注水开发的黏土防膨剂。对于优选出质量分数为1%的FP一3A黏土防膨剂,静态评价离心法防膨率为79.1%,X.射线衍射法防膨率为54.6%,膨胀仪法防膨率为80.7%,岩心线性膨胀率为0.73%,每100g静态吸附量0.29g;动态评价渗透率保留率大于70%,最佳注入浓度0.5%~1.0%,且渗透率波动范围小,防膨效果稳定且作用时间长,适于海上某油田注水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8.
假设吸附过程始终处于平衡态、气泡大小均一以及每一个气泡均为正十二面体,构建了泡沫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了液池中蛋白质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过程和泡沫层中气泡的失水过程,得出了富集比的表达式,可用于分离效果的预测.经验证,模型与实验条件下的泡沫分离过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59.
沙质海岸强浪作用下沿岸输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质海岸上修建导流堤、丁坝等会引起局部海域水沙动力条件的改变和海床冲淤调整,因此准确预测沿岸输沙率是海岸工程建设前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条件之一.首先构建了刻画高强度推移质输沙过程中固-液混合体运动的理论模型,通过寻求模型的特解并推导成1D沿岸输沙率公式.该公式适宜计算强浪作用下的推移质输沙率,已得到了大型波浪水槽、往复流水道和海滩现场实测输沙率资料的良好验证.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实测输沙量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沙质海岸在寒潮大风浪(或台风浪)作用下的高强度输沙量(骤淤量). 相似文献
60.
辐射沙脊主要水道的演变特征及其水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四十年来的水下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水道普遍存在逐渐向南偏移的趋势(西洋主槽冲深、南延,南翼烂沙洋水道、小庙洪水道向南逼进)。有关辐射沙洲整体南移的原因及机理虽有诸多猜想,但至今没有统一可靠的认识,这种趋势性过程的驱动力成为辐射沙洲区海岸冲淤动态研究及港口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的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通过所建立的潮波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苏北黄河三角洲不同演变阶段南黄海潮波系统的特征及水动力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岸线后退和水下三角洲的夷平,辐射沙洲地区潮差不断增大;水动力不断加强,而且加强的区域逐渐向南偏移,这种大范围区域性水动力主轴的向南偏移就有可能是导致辐射沙洲整体南移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