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2篇
  免费   1246篇
  国内免费   939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676篇
地球物理   1934篇
地质学   1790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0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地幔过渡带是指全球性的410 km和660 km间断面之间的部分,其中660 km的间断面是上、下地幔的分界线.过渡带内地震波速度异常和间断面的起伏特征是探测地幔温度,其化学组分以及相关动力学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2.
地震工程的研究手段主要包括:震害调查、强震观测、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由于大地震本身较少,同时造成严重震害并且获得强震动记录的大地震就更少,一般的研究就更多地集中在利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面,而基于震害调查和强震观测的研究较少,在国内这一点更为突出,我国虽然是一个遭受地震灾害非常严重并且对地震进行记录和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是,在汶川地震之前近断层强震动记录一直非常匮乏.  相似文献   
883.
近年来大量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活断层项目的开展,由于空间限制以及噪音干扰等因素,导致浅层人工地震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微动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随着在仪器性能与处理方法的进步,该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884.
1970年有台网记录以来,渭河盆地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次,均发生在渭河断裂和临潼-长安断裂交界处附近.其中渭河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885.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揭示出诸多的新现象,向地震科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地震不仅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首次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型8级强震,还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首次发生在大陆内部低滑动速率断裂上的逆冲型8级强震.  相似文献   
886.
基于岩石摩擦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速度弱化是断层失稳的必要条件,速度弱化向速度强化的转换控制着断层从不稳定滑动向稳定滑动的转换.因此,断层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转换涉及断层带上地震活动特征、地震成核深度以及慢地震机制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87.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核心基础。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构造成像、岩性识别、裂隙检测等都离不开速度,可以说速度贯穿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888.
2007年新潟县中越近海地震期间柏崎刈羽核电站遭受到极强的震动。该核电站周围密集的地震检波器阵观测到的加速度记录目前已对公众开放,将会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基于在主震及前震、余震中观测到的垂直阵记录,利用归一化输入输出最小化(NIOM)方法研究了S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在地表下50m与50~100m的地层中,发现在主震的主运动期间S波速度显著降低,显示了非线性行为。然而在地表100m以下的基岩层中,观测到了近似线性的行为。并且发现在100m以内的地层中,主运动后不久S波速度增大,说明这些地层没有发生较大的液化。最后,基于得到的S波速度研究了剪切模量和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地表层及中间层的归一化剪切模量(G/G0)降低到约0.2(应变水平1×10-3~1×10-2)和0.6(在应变水平1×10-3~2×10-3)。  相似文献   
889.
山东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地区及其邻区2007—2011年间45次地震事件中的919条P波到时资料,利用Kissling方法得到了山东地区的一维速度结构,并对该地区的震中和P波一维地壳速度结构进行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的地震走时残差均方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在精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0.
裂缝发育导致的地震波场各向异性,是裂缝型油气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针对该类油气藏的叠前弹性阻抗技术,一直没有通过各向异性弹性阻抗公式建立与裂缝参数的直接关系.本文在回顾封闭平行硬币状裂缝模型和线性滑动模型的基础上,将裂缝填充物性质、分布密度与围岩的横纵波速度比,引入裂缝型HTI介质弹性阻抗公式,并对相应的归一化弹性阻抗响应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弹性阻抗受以上三参数的影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含气裂隙介质随裂缝密度的变化要明显高于对应的流体裂隙介质,流体填充裂隙介质随横、纵波速度比的变化幅度要高于对应的含气裂隙介.该结论初步为裂缝型油气藏流体识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