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5篇 |
免费 | 432篇 |
国内免费 | 4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9篇 |
大气科学 | 824篇 |
地球物理 | 153篇 |
地质学 | 353篇 |
海洋学 | 309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26篇 |
自然地理 | 3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71.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唐山以及邢台4座“退后十”重点城市干湿季PM_(2.5)的重污染传输潜在源区,结合GDAS数据,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污染源以及浓度权重的计算,对4座重点城市进行大气污染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1)PM_(2.5)质量浓度呈现为干季浓度较高、湿季浓度较低,同时地域差异较大;2)干季气团4个城市主要受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重工业城市春冬季大量的燃煤、机动车尾气及二次反应携带高浓度气团的影响,该类气团轨迹传输路径较短,传输速度快,影响显著;3)湿季气团大多来源于沿海地区和北部内陆地区,由蒙古国传输至内蒙古地区,以自然源排放为主,受北部冷空气持续影响,使得大气污染物浓度稀释;4)PM_(2.5)较强潜在源区都集中在内蒙古西南部、陕西省东北部、山西省中南部、河南省北部,其中强潜在源区相似,主要集中在延安市、吕梁市、临汾市。 相似文献
272.
前人研究中BDA方法采用的轴对称Bogus台风不能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也弃掉了背景场的合理成分,有必要改用更精细的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对BDA方案做出改进。因此,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际观测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针对0613、0704台风个例,通过4DVAR技术,利用MM5模式及其伴随模式对此Bogus资料进行BDA同化试验和模拟预报,数值结果表明:BDA方法同化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其路径预报效果优于同化轴对称台风模型,同化两种Bogus资料都使台风强度模拟效果得到极大改善,但改善程度相当,故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及副高等外围环境场及背景场弱台风中合理信息对台风的准确模拟起到关键作用,同时,Bogus资料同化方法用于远洋上的台风时,需注意台风模型与副高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73.
中国西北地区云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ISCCP D2云的月平均资料,针对西北地区15种不同类型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低云量之和以及高云量在3个气候子区的多年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层云、冰层云、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值最大;水层云主要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和陕西南部,冰层云主要出现在北疆地区,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以及水高层云、冰高层云、卷层云的云量高值区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因此上述地区也是有利于人工增水作业的地区。近20年中,高云量在3个气候区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中、低云量之和则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云与地气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地面气温的升高,促使地面蒸发加剧,从而导致中、低云量增多而使降水增多,同时高云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274.
275.
研究了一种基于数据划分的遥感影像并行处理的路径优化算法,用于解决将并行技术应用于海量遥感影像分布式存储和处理领域时其处理模型所具有的多路可达性所引起的路径动态、最优选择问题。在栅格数据可分解性分析及并行模型数据态、元素、相对信息量和映射等8个基本定义和6个性质的基础上,给出并行处理一般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获得在一般并行处理情况下,以平均计算代价变量的比值作为控制横向并行与纵向并行选择方式的标志,并进一步给出四叉树索引并行生成、基于四叉树的目标检测并行处理等具体示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算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76.
海温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台风模式中采用周平均海温和多年的月平均海温,对一些台风个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数值模式中影响台风路径的海温因子变化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7.
近年来,盘锦市向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海旅游的发展及两市临港产业链条式、互补式的发展,使两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两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文以盘锦营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为基础,尝试性的建立了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动力系统极不完善,实际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系统较好,两市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合意性,处于培育与形成阶段,但是发展前景可观。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近期应着重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远期实现两市行政合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278.
基于多样本潜在类别模型,划分旅游者生态文明行为的潜在类别,比较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和收入旅游者潜在类别的异同。研究发现:① 根据生态文明行为差异,可以将旅游者划分为成熟型、起步型和淡漠型3种类型,分别占旅游者总数的28.7%、33.2%和38.2%,成熟型旅游者最少。② 性别间、学历间、收入间存在较高的形貌同构性(潜在类别数目都为3)和内涵同构性(各潜在类别命名一致),表明性别、学历、收入对旅游者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较小;高学历对成熟型、起步型旅游者的生态文明行为有少量促进作用。③ 年龄间尽管分类形貌相似(潜在类别数目都为3),但是分类内涵存在异质性,高、中、低年龄者的潜在类别命名和占比不尽相同;中年龄者生态文明行为表现优于低年龄者,表明年龄增长对主流旅游者的生态文明行为有积极影响;高年龄者生态文明行为呈现两极分化状态。④ 生态文明行为六要素方面,游览生态文明化最易实现,其次是出行生态文明化,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生态文明化实现难度较大。最后,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探讨旅游者生态文明行为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79.
WIN32下电子地图制图与应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电子地图制作和分析应用的相关技术,并认为电子地图已从“只读”系统向“分析”系统发展,电子地图的应用分析功能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