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以太湖微囊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频超声作用下,4种超声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微囊藻群体的抑制效应,试图得出最优超声参数,同时探讨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当超声强度为0.0353 W/cm~3、处理时间为60 s时,藻细胞沉降量高达80%,且此时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均保持不变,表明超声未破碎藻细胞,细胞内含物不会泄漏污染水质,因此作为最优超声参数.随后,对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恢复培养,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均能影响微囊藻群体的浮力恢复,但光照的影响更明显,当光照度为2000 lx时,藻细胞在培养120 h后漂浮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超声后的藻细胞在较低温度(≤20℃)下漂浮率无显著变化,而在较高温度(25℃)下,培养72 h后漂浮率迅速升高,至120 h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80%左右.因此,野外超声控藻应选择低光强、低温的时段,采用间歇式多次处理,抑制微囊藻群体上浮,使其彻底沉降.  相似文献   
132.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美根  胡非  邹捍 《大气科学》2008,32(4):923-934
总结了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在第二代超声风速温度仪研制、城市边界层研究、复杂地形大气边界层探测与数值模拟、湍流机理研究、大气污染模式发展与应用等领域的主要进展,其中,第二代超声风速温度仪的野外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其主要性能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城市化发展使得北京325 m气象塔周边近地面流场已经具备了典型城市粗糙下垫面的流场特征,近地面夏季平均风速呈现非常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北京沙尘暴大风时期湍流运动主要是小尺度湍涡运动,而大风的概率分布偏离高斯分布,风速较大的一侧概率分布呈指数迅速衰减,大风中风速很大的部分具有分形特征;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两次综合强化探测实验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大型山地中实施的针对山地环流和物质/能量交换最为全面和连续的大气过程探测实验;白洋淀地区的观测研究表明,非均匀边界层具有一般边界层不具备的特点,无论是边界层结构还是湍流输送方面,水、陆边界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凸显其地表非均匀性的作用;为了解决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问题和实际应用,研制或发展完善了多套大气污染模式系统,包括全球大气化学模式、区域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城市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和微小尺度(如街区尺度)范围内污染物输送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33.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评价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探测器螺旋CT(multi-detect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收集2002年-2003年间54例临床怀疑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进行MDCT(美国GE公司四排探测器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美国惠普公司5500超声)检查,其中30例患者在CT和超声检查前后2周范围内进行了选择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selected coronary angiography SCA),并以此为金标准,对MDCTA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54例患者中,42例患者显示56支冠状动脉病变;超声心动发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24例.30例SCA显示25例患者38支冠状动脉病变(左冠32支,右冠6支).MDCT冠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法与SCA法检查结果一致性为:92.86%,X2检验:X2=0.5;0.5>P>0.2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T冠脉造影扫描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性冠心病的初步筛选手段,结合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4.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乳粉的汞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乳粉的汞形态分析,由于基质的复杂性,有机汞非常容易与样品中蛋白质上的巯基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前处理过程中须保证各形态提取完全且各形态之间不会发生相互转化,因此样品前处理是汞形态分析的难点;同时乳粉中汞含量极低,对方法检出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建立了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乳粉中三种汞形态(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的方法。实验采用多种复合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对乳粉基质中的蛋白、脂肪、淀粉进行解离,采用L-半胱氨酸-盐酸-甲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进行超声提取,样品过RP固相萃取小柱去除杂质后用C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进行分离,流动相采用10 mmol/L乙酸铵-0.12%L-半胱氨酸-5%甲醇混合溶液进行淋洗,5 min内即可实现三种汞形态的基线分离。二价汞、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加标回收率在79.9%~111.2%之间,检出限分别为0.5μg/kg、0.6μg/kg、0.9μg/kg。实际样品分析表明,汞总量很低的乳粉,汞各形态的提取率也能达到70%以上,能够满足检测要求。本方法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采用酶解的方式解离复杂基体中的汞形态,提高了提取率至80%以上;仪器分析方面采用甲醇作为增敏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适用于乳粉样品中痕量汞形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5.
酚类化合物由于极性较大,无法直接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需要通过衍生来降低其极性,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传统的衍生步骤繁琐,干扰因素多,操作难度大。本文对传统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固相膜萃取、超声衍生负化学源质谱测定地下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水样萃取后将萃取膜直接放入衍生瓶中,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力将洗脱和衍生合二为一,超声完成后将溶液直接上机进行测定。测定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样品,各目标物的回收率均能达到70%~90%,检出限在0.25~0.35 μ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能够满足地下水中酚类物质的检测要求。本方法将洗脱和衍生集于一体,使用2 mL丙酮进行洗脱和衍生就可将全部目标物回收,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同时由于洗脱和衍生是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外界因素引入的干扰少,克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测定数据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36.
对超声的特性、超声空化的奇特作用及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特殊应用进行了揭示;根据生物材料加工的实际需要,将超声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CAN现场总线网络,实现整个超声加工、生产系统的计算机过程控制。通过安装调试和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案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7.
大足石刻是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于一身的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圆觉洞作为其摩崖造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长期自然应力作用下,致使圆觉洞文物本体及周边围岩体出现了岩石风化剥蚀加速、顶板失稳险情加重等一系列病害。这里运用超声横波成像技术、地质雷达法和微电极高密度法,对大足石刻圆觉洞顶板进行勘探,推断了防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调查资料显示厚度一致。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技术推断了防水混凝土风化破损位置4处及主裂隙3条,揭示了岩体裂隙的发育情况,为后期病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基础,对类似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8.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海洋沉积物中的总石油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便快速准确的沉积物中石油烃检测方法的建立对于评估海洋环境中石油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应防治措施的选取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索氏提取、振荡提取和超声萃取法对沉积物中总石油烃的提取效率,并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得到的最优方法为:59沉积物加15 mL二氯甲烷超声萃取4次,每次15min,硅胶和氧化铝净化提取液,GC-FID检测.用此方法提取加油量为lmg/g沉积物,回收率均值达99.4%,标准偏差为1.9%,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9.
地方震尾波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Aki(1969)一次回弹散射理论基础上,用超声岩石模型模拟地方震,对地方震尾波进行了初步观测和讨论。观测结果得出见波波形、功率谱、持续时间相对于不同震中距是稳定的;并且尾波震相不可以追踪。这就支持了关于尾波的散射理论,同时也为地方震震级、地震矩和Q值等的研究以及地震图资料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0.
通过超声波模拟试验, 研究了煤层陷落柱的反射波组和绕射波组特征以及绕射波组对反射波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在目的层埋深200~500 m时, 经过三维偏移后, 可以将菲涅耳带半径收缩到1/5~1/3, 能够准确地解释直径大于30 m的陷落柱;对直径为15~30 m的陷落柱解释结果也较为可靠, 有效地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