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56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副热带高压     
红柳 《辽宁气象》1997,(2):51-51
在赤道与中纬度之间的副热带地区.常年活动着一个高气压带.通常称做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它是气象工作者所熟悉的.而对其他人,可能就有些陌生了。副热带高压在气象学由尤为重要,它与人们的关系是那么密切.它就在你的身边。你看.它那肥胖的身躯横卧在太平洋上,它的南侧是台风源地.而台风则是无人不晓的了,它的北侧是雨带和暴雨发生地;而它那肥胖身躯所占据的地方,则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可见,副高对天气影响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992.
993.
通过在IAPAGCM中加进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的数值模拟,证实了实况月平均850hPa上的异常环流特征:ElNino海温位相时低纬太平洋低层大气出现异常的西风气流以及在东南亚沿海出现向赤道的异常气流;而在LaNina位相时,低纬太平洋低层大气出现异常的东风气流和在东南亚沿海出现离赤道的异常气流。若在模式中仅引入太平洋的海温异常或在模式中去掉地形以后,模拟的低纬低层异常气流与上述结果有所不同。用该模式还模拟出了与观测相符的低纬地区降水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4.
气象卫星遥感西北太平洋海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提取GMS-4红外通道晴空亮温的基础上,用3种方法对1993年8月西北太平洋海温进行了反演试验。误差放大的内在特性使得单通道物理法误差显著,所以,建立了一个单通道统计方法,精度(1.18℃)上优于同类方法;还将TOVS资料与GMS资料结合起来,建立海温多通道统计反演方法,精度(1.06℃)达到了当代同类方法的精度(0.5—1.36℃)。两种统计方法得到了与实况相近的海温反演分布  相似文献   
995.
在EL Nino现象的持续阶段,赤道西太平洋W海区基本维持冷水,印度洋B海区维持暖水,黑潮A海区维持冷水。赤道东太平洋C区与W区海温为正相变化关系,它们之间凝聚最大值具有5.29个月和2.14个月的振荡周期,而且W区比C区海温提前一个月发生变化。C区与B区海温也为正相变化关系,它们之间凝聚最大值具有45个和22.5个月的振荡周期,而且B区海温比C区海温提前3个月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由王勃诗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设问:“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引入地球的运动,在讲完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后,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作小结,并要学生分析该句蕴含的地理意义(诗中“日”为“太阳日”,“八万里”大致点出赤道的周长及赤道处的自转线速度,“巡天遥看一千河”隐含在赤道地区可观察全天星座。)这样的导入和小结,形式独特,学生兴致很高。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给出了热带地区大气边界层顶的垂直速度,并以此对积云对流加热进行了参数化。用垂直二层楼式讨论了在积云对流加热作用下赤道波的线性稳定性性质。结果表明,在加热强度因子η=O(1)的情况下,由波动自身在大气低层的辐散辐合进行参数化的积云对流加热仅仅引起波动的频率修正,它对波动的不稳定增长率没有贡献;而由边界层旋转抽吸进行参数化的积云对流加热可直接引起波动的不稳定增长。当η>0.5时,由边界层旋转抽吸进行参数化的积云对流加热便使赤道波出现不稳定增长;重力型波动均存在有限波长的最大增长率;Rossby型波动的不稳定增长率远较重力型波动大。此外,由边界层旋转抽吸进行参数化的积云对流加热也会引起波动的频率修正。在此修正下,Kelvin波成为频散波.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处理了电离层赤道异常北峰Okinawa站的f0F2行星波周期的振荡.比较同一期间相近经度链上的南北半球观测到的低热层中性大气运动,发现较短周期的2-5日波,尤其是在南北半球的夏季期间(北半球7-8月前后,南半球1-2月前后),其纬向风与赤道异常振荡强弱及周期变化具有良好的同步对应性.对于较长周期的中性风振荡,只要其幅度相当大,也会在赤道异常的振荡中有所对应.从而提供证据说明中性风的行星波振荡是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的驱动源.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波谱分析法对1953年1月-1977年12月长江三峡降水与有关海域海温,南方涛动作了分析。通过功率谱,交叉谱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