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110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077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1474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2 毫秒
991.
Based on the method of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 (RPC)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s, the win-ter precipitation from 36 stations over China for the period 1881-1993 is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three leading space-time modes correspond, in sequence, to wint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the reaches ofthe Yangtze River, the bend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China. The three modes ex-hibit interannual oscillations with quasi-biennial and 8-year periods as well as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swith 16- and 32-year periods. The interannual oscillation (< 10 years) occurs in phase over the differentareas, and its maximum amplitude migrates northward considerably with promine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s.However, the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s (10-32 years) are out of phase over the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amplitude variat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tionary waves.The rainfall anomalies appear to be closely re lated to the anti-phase changes of mean sea-level pres-sure (SLP) over the Asian mainland and the North Pacific. When the SLP rises over the North Pacific anddecreases over the Asian mainland, the precipitation over East China increases noticeably.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rainfall over China and the SLP anomalies apparently results from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winter monsoon and its associated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advection.  相似文献   
992.
f0F2 半年变化的特征和一种可能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台站和两个极区台站1974-1986 年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 分析了f0F2 半年变化的主要特征. 提出了产生f0F2 半年变化的一种新的物理机制: 低热层日潮的半年变化, 引起赤道电急流幅度的半年变化, 通过 喷泉效应! 使得赤道电离层异常幅度产生半年变化, 从而形成f0F2 的半年变化.  相似文献   
993.
对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资料中心和国际地震中心地震目录的研究表明:要研究全球规模大型构造上m_b<5地震分布的时空规律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目录必须是比较完整的。研究结果是:在研究构造板块边界(俯冲带、中海岭系和大陆造山系)的地震活动性中发现了负相关现象,它揭示了“表面”(<400 km)地震的存在。对上述地区,在地震活动的平均曲线中,强震(m_b>5.4)和最深震(>400 km)几乎经常显示出很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它导致北太平洋海表热能的积累和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强潮汐振荡和火山喷发是其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995.
996.
新加坡这座面积仅为618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这里终年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周围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碧海蓝波,这里高楼耸立,闹市繁华.其间又不乏绿地园圃。整个国家宛若一座大花园.在国际上被誉为“花园之国”。由于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咽喉.是联结亚、欧、澳、非四大洲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故又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  相似文献   
997.
巨周 《中国测绘》2008,(2):52-59
詹姆斯·库克(1728-1779)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航海家.太平洋和南大洋的探险家;被誉为“18世纪以至今后任何世纪所能产生的最有能力、最负盛名的航海家”。从1768年7月到1780年10月他先后3次率领探险队在太平洋海域进行了探险活动.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举世瞩目的环球航行。尽管库克没有寻找到大英帝国梦寐以求的南方大陆,也未能从太平洋打开通向大西洋的西北航道.然而这3次航海活动却为尔后英国在太平洋的殖民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在太平洋海域的考察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998.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慧  丁一汇  何金海 《气象学报》2005,63(4):418-430
西北太平洋季风区(5°~25°N,120°~160°E)是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与亚洲-澳大利亚季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季风区。文中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进行了气候学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爆发发生在31候(6月上旬)前后。爆发后,夏季风经历了3次活跃-中断循环,每个循环都相应于独立的干期和湿期。第1个循环是从6月初到7月中旬,降水与低层西风的中心主要位于5°~10°N。第2个循环是7月下旬至9月下旬,降水与低层西风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位于10°~20°N。这个循环是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第3个循环是从9月末到10月末,降水与低层西风又向南退回到5°~10°N,达到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最弱的阶段。这个循环的结束也就预示着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结束。西北太平洋季风区有明显的季节内振荡(ISO),这种气候的季节内振荡(CISO)主要由30~60 d与10~20 d两种周期组成,但是主要以30~60 d的低频振荡为主。根据西北太平洋的对流和低层西风在不同位相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太平洋的低频对流和西风是向西向北传播的。西北太平洋的季风降水、对流与西风的活跃-中断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受30~60和10~20 d低频振荡的调制。  相似文献   
999.
Almost half of the oceanic water columns exhibit double-diffusion. The importance of double-diffusion in global oceans‘ salt and heat fluxes, water-mass formation and mixing, and circula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However, such an important physical process in the ocean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difficulty of parameterizing and quantifying the processes. The paper presented here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double-diffusive fluxes of salt and heat in the ocean. Previous qualitative analysis by applying the water-mass Turner angle, mTu, to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layer showed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salt-fingering in the upper NPIW due to the overlying warm/salty water above the cold/fresh NPIW core, and a doubly-stable condition in the lower NPIW where potential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depth while salinity increases, inducing double stratification with respect to both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e present study gives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double-diffusive fluxes of salt and heat contributed by salt-fingering in the upper NPIW layer.  相似文献   
1000.
刘伉 《地图》2010,(2):138-139
2009年9月初,生成于东太平洋的“希梅纳”飓风,以赶超千军万马的声势扑向墨西哥海岸,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形状奇特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这个本来很少在新闻电讯中露面的地方,突然“名声”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