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3篇
  免费   1759篇
  国内免费   2408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1291篇
地球物理   1537篇
地质学   5781篇
海洋学   1274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1388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榕 《海洋预报》2005,22(2):77-82
本文综述了2003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并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常年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从而找出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是西赤道太平洋的两个边缘海盆-南中国海和苏禄海。分别对南中国海的GGC-6孔和苏禄海的GGC-29孔的CaCO3含量、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及氧同位素地层进行分析,并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方法对古温度进行分析,用以确定地层年代的气候分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CaCO3旋回模式与太平洋型相反,而与大西洋型一致。即冰期时CaCO3含量低,全新世冰后期CaCO3含量高。冰期陆源物质供应的加强是控制  相似文献   
74.
关于东海陆架区的浮游端足类??亚目( Amphipoda: Hyperiidea),过去了解很少,迄今仅郑重、郑执中等(1965)报道细长脚?? ( Themisto gracilipes )是黄海主要浮游动物之一。陈瑞祥(1978)报道了采自江苏、浙江近岸水域和福建东南近岸水域数种浮游端足类。 Stephensen(1925)曾报道过Amphithyrus bispinosus分布于香港一上海之间水域。入江春彦(1957)报道了日本五岛列岛一香港之间水域数种浮游端足类。 本文根据1976年调查的资料,对东海大陆浮游端足类??亚目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初步报告。通过这次调查,对调查区的浮游端足类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东海浮游端足类的分类与生态工作提供了基本资料。但由于调查时间较短、范围较小,资料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5.
中国陆架海绿石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简要概括了中国大陆架海绿石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环境。海绿石的富集区与氧化环境,粗粒沉积和残留沉积区相一致。该研究为恢复古沉积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金秉福 《海洋科学》1997,21(5):49-52
根据浅水波浪的底摩擦效应,对鲁南灵山湾和臼-岚山镇近岸区进行了波浪的海底摩擦力计算。波浪的海底摩擦力等值图与已知滨海锆石砂矿资料对比表明,底摩擦力大于0.18N/m^2的动力分选区有利于重矿物砂富集。据此,进一步预测了鲁南近岸带的砂矿富集区。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翁通-爪哇海台ODP807站的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已有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揭示了晚第四纪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及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自53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温跃层深度(DOT)都经历过显著的变化,其中年平均SST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幅度达4.2℃,DOT的波动范围更是超过100m,这进一步论证了西太平洋暖池的不稳定性。频谱分析还揭示出SST和DOT变化不仅具有典型的100ka冰期/间冰期旋回,还有热带地区特有的半岁差周期,说明研究区的古海洋学变化既有高纬驱动的作用,也有热带驱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赤潮叉角藻18SrDNA和ITS区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PCR及克隆测序的方法,对1998年引发渤海赤潮的叉角藻18SrRNAadldey DNAITS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并通过因特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中获取甲藻另外15个种的18rDNA序列,以Tetrahymena corlissi作为类群,分别采用Neighbor-Joining和Fitch方法构建甲藻较为一致和可靠的进化树图,探讨具有高度多样性和在分类上争议较多的甲藻各类群之间的形态与分子进化关系。结果表明,Prorocentrum(有2个简单的壳板)出现得较早,而大多数多甲藻目(覆盖着多个壳板)、裸甲藻目(大多数不具壳板)和膝沟藻目的成员较晚出现。另外,对叉角藻ITS区的分析表明,ITS区为高变区,是良好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叉角藻快速鉴定的专一性核酸分子探针的研制。  相似文献   
79.
张韧  蒋国荣  李妍 《海洋科学》2001,25(2):38-42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OADS海洋资料中的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850hPa纬向风场及海洋温度场,利用Matlab中的Neural Network Toolbox仿真环境和BP模型改进算法比较准确地仿真和反演出了南方涛动指数、赤道纬向风指数和滞后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动力结构和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和可行的预报效果。可在一定时效内预测赤道东太平洋月平均海温的变化趋势。由于所建系统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预报模型,因此不仅可直接用于预测,而且可有效避免类拟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积分过程中由于对初值敏感性而可能产生的对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0.
东海黑潮区海水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