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乡村地域多体系统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与城市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地理学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亟需构建乡村多体系统的识别方法体系,加快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多级目标体系建设。本文依托城乡融合系统和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尝试构建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的识别方法体系。其中,城乡融合系统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基础设施4个方面,乡村地域系统指标体系涵盖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进一步通过均方差决策法、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研究方法,识别出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和居业协同体。以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分析结果基本能反映不同乡镇、行政村的发展特征和定位。区别于以往研究侧重城镇体系等级结构,本研究提供了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等级差异的识别方法,对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气象卫星大雾遥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大雾对城市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害,迫切需要研制快速、有效、准确的雾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在对雾的辐射特性与卫星光谱特征试验分析基础上,找出不同时相可见光遥感图像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并通过对图像反射率的相对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准雾区动态判别阈值,并在准雾区范围初步确定基础上,采用基于图像游程编码的快速连通区域标记技术,结合纹理分形分析、形态分形分析、平滑度分析、模板特征分析等实用方法,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进行雾自动识别和云雾分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3.
基于模糊逻辑的冰雹天气雷达识别算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确定了冰雹天气的5个雷达识别指标和不同季节识别指标对应的隶属函数,采用等权重系数法建立了基于模糊逻辑原理的冰雹天气识别算法。应用雷达回波拼图数据、冰雹灾害报告和常规探空资料,对2008—2012年华北地区103个冰雹样本进行了识别效果检验,给出了识别评分结果、识别提前量和冰雹位置等。结果表明:华北区域性冰雹的识别命中率、虚警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分别为73.9%,36.4%和51.9%,其中石家庄地区的零散冰雹能够被完全识别,最大直径超过30 mm冰雹对应风暴单体综合识别判据在0.85以上;在空间分布上,被识别到可能出现冰雹的风暴单体区域和实况有冰雹的测站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冰雹出现位置一般位于强风暴单体的周边区域;相对单要素识别,综合识别算法识别准确率有所提高,识别范围得到改善,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冰雹被识别到的最早时间普遍早于冰雹出现时间,平均提前量为30 min。  相似文献   
64.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potential field bound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ossible fractures or contact zones us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such as tilt derivative, horizontal derivative of tilt derivative, normalized standard deviation an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method. Combined with Euler deconvolution and small subdomain filtering, the actual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ethods are all a- ble to identify wider range extending fractures and obtain abundan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horizontal derivative of tilt derivativ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method have a better resolution for the small cutting fractures and lacunae in the studied area. They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study of the cut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65.
林志强 《气象学报》2015,(5):925-939
为分析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利用1979—2013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500 hPa高度场,基于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得到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低涡路径,同时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500 hPa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低涡的冷暖性质,从而得到一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资料。对高原低涡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地理位置和移出高原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5年间青藏高原上活动的系统主要为高原低涡,年均约53个,其中,年均6.7个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高原低涡持续时间从少至多呈指数减少,强度和冷暖性质的出现频次均呈正态分布,初生的高原低涡以暖涡居多,占81%。高原低涡发生且强度较大主要在青藏高原的汛期(5—9月),高原低涡源地主要在西藏那曲地区西部和阿里地区北部,消亡地主要位于源地高频中心东侧的唐古拉山地区和青海西部当曲河流域,高原低涡的消亡可能受地形影响。近35年来高原低涡生成频次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个/(10 a));移出高原低涡数(-1.4个/(10 a))和高原低涡移出率(-2.3%/(10 a))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6.
一种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提出了一种有于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这一方法是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与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的双边合作研究中得以实现的。该方法的识别结果与天气图人工判别结果相比较表明,两者结论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67.
The long controversy over the term ‘Quaternary‘ as a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 may be reaching an apotheosis, judging from recent papers (Pillans and Naish, 2004; Gibbard et al., 2005; and referencest herein). The debate is no longer centered on whether there should be a place in the geological time scale for a unit termed ‘Quaternary‘-despite its dubious past,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a large body of earth-historical research is strongly identified with this term. The challenge now concerns an appropriate rank and definition of Quaternary with regard to other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Several op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Pillans and Naish, 2004), and Gibbard et al. (2005) encourage a debate on these before decision is reached. In this brief note, we describe an arrangement not previously considered that seems advantageous. It is instructive, however, to first review the Pleistocene Series and Neogene System, the two units that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introduction of the Quaternary into the chronostratigraphic hierarchy.  相似文献   
68.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2):76-76
自然界里的矿物是多种多样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现简单介绍一下识别矿物的方法。(1)矿物的颜色。不管拿到一块什么矿物,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颜色。有些矿物的名字,也是根据它的颜色来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褐铁矿是褐色,黄铜矿是铜黄色等等。当矿物中含有杂质时,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例如,水晶本来没有颜色的,但如果在生成时混入了其他杂质,就会带上各种颜色而成黄水晶、紫水晶、烟水晶等等。(2)矿物的条痕。矿物的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鉴定矿物粉末的颜色,除了某些特别硬的矿物之外,一般都用不着把整块的矿物捣碎,只要拿它在一块没有上过釉…  相似文献   
69.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地区泉头组三-四段储层以河道砂岩为主,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等特点.本文将基于广义S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应用于厚度为1~5 m的河道砂体的识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编制了研究区的河道砂体预测图,经钻井验证,证明它是对薄层河道砂体有较强识别能力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0.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识别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主要包括4个部分:极端低温阈值的确定、极端低温事件空间区域的识别、空间区域的连续性过程提取和指标体系,结合个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低温事件检测中的有效性。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等角度分析了近50年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带主要位于32°N和42°N附近,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存在总体减弱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90年代后期以来变化逐渐趋于平缓。此外,对各种单一指标与我国冷冻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之间的相关分析,构建了体现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