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2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553篇
地球物理   1224篇
地质学   962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186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42年   5篇
  1938年   3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藏东八宿地区泛非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出露于藏东八宿县同卡地区,是藏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泛非期花岗岩.卡穷微陆块呈岩片状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卡穷岩群构成卡穷微陆块的主体,卡穷岩群是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退变榴辉岩等组成的构造地质体.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获得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507Ma±10Ma,为泛非事件的岩浆活动记录,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以南是泛非期基底,为解决青藏高原南部的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2.
在隐蔽油砂矿上方地表,存在着与之对应关系良好的负电位天然场,可以用于发现隐蔽油砂矿的平面位置.但在对其观测的过程中,"接地电位"、"日变"等可严重影响油砂自电异常的解释和应用效果.数据采集精度和处理技术问题,已成为影响利用该方法勘查油气及油砂矿有效性及可靠性的"瓶颈"问题.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利用油气自电法进行了油砂勘查试验,其结果通过钻探得到了证实,为隐蔽油砂矿的勘查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发、聚煤等重大事件在地层精细对比方面的意义,甄别出了盆地中重大事件的地层记录.以等时层为基础建立对比框架。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追溯对比,认为盆地中坳陷部位的渴湖海湾沉积是南北两带的沉积过渡类型,根据微体古生物研究,南北两带海相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面貌基本一致,南北带的海相层应是同一层位,初步实现了盆地内南、北两个条带城子河组的精细对比,为恢复盆地古地理环境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1996,20(3):207-212
地层记录有四个特性:不完整性、非渐变性、旋回性及复杂性。这四个特性在岩石地层中将形成两种穿时性——相界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最终造成常规标志层的缺乏和复杂有序的相变。为此,根据"岩性、岩相的统一"来划分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常常具有人为性及不确定性。在相序基础上识别出的旋回层序,具有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两大特征,在把它用于岩石地层学研究时,具有以下优点:1)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岩石地层记录的复杂性中寻找规律的最好方法;2)旋回层序,特别是长周期旋回层序的界面,同样可以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3)地层记录的旋回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岩石地层单位的的内容,为其划分对比提供更多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6.
中国古代常规日食记录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古代密集、简略而公式化的日食记录。基于这些记录整理成一个包括938条日食记录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常规日食记录表”。该表给出每次记录的原日期、公历日期、当时首都、所属朝代以及一部分记录所载的进一步详情。对该表的构成作了介绍,并对这些历史记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47.
《地理教学》2006,(3):47-4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北非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48.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49.
常见的几种地震子波有: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以不同类型的信号为激发子波,对不同地层模型合成地震道。仅用原始合成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谱来恢复原始记录,讨论不同方法下,由于激发子波的不同,对比分析原始记录与恢复记录的差异,及其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南海北部的ODP 1148站岩芯600 mcd以上(约30 Ma以来)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Mn、Cd和Mo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探讨了岩芯内部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元素的活动特征,反演了相应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变.结果显示,岩芯387 mcd以上,自生Mn富集明显,代表氧化的环境;387~485 mcd之间,自生Cd含量明显富集,Mn含量显著降低,代表少氧的环境;485 mcd以下,Mn和Cd含量极低,自生Mo明显富集,代表缺氧的环境.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Mo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并在缺氧界面的缺氧一方达到最大值的趋势,而Cd在少氧环境形成的固相态则可能在缺氧环境下不稳定,溶解态的Cd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在少氧/缺氧界面的少氧一方富集.这些过渡金属元素记录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反映出ODP 1148站所在海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早期有较丰富的陆源输入,表层海水生产力较高,随着南海不断扩张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该海区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