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93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220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藏亚贵拉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贵拉铅锌矿床形成于裂谷盆地断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通过对矿床的成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征,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性,属热水沉积与岩浆热液渗滤交代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2.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铜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Cu的同位素组成示踪斑岩型铜矿床Cu的来源,探讨岩浆-热液过程中Cu同位素的分馏.选择驱龙矿区从早到晚的三期热液脉以及早期钾硅酸盐化蚀变同期的样品,挑选新鲜的黄铜矿,测定其Cu同位素组成.早期A脉:为不规则石英-钾长石脉、石英-硬石膏脉及黑云母脉,δ~(65)Cu的范围为-0.44‰~-0.09‰,集中在-0.44‰~-0.31‰,平均值-0.29‰;B脉,为石英+硬石膏+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脉和绿帘石-石英脉,δ~(65)Cu的范围为-0.42‰~+0.14‰,集中在-0.25‰~-0.18‰,平均值-0.18‰;晚期D脉,为板状黄铜矿-黄铁矿及黄铁矿脉,δ~(65)Cu的范围为-0.27‰~+0.47‰,集中在-0.27‰~-0.05‰,平均值-0.02‰;早期钾硅酸盐蚀变带,δ~(65)Cu的范围为-0.47‰~-0. 1‰,平均值-0.29‰.矿区铜同位素组成基本同岩浆岩一致(Zhu et al.,2000,2002;Maréchal et al.,1999,2002),表明Cu主要来自斑岩岩浆.不同期次热液的Cu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分馏,早期相对富集~(63)Cu,晚期相对亏损~(63)Cu,A脉与B脉的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能与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有关,D脉的同位素组成差异可能是大气降水大量混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杨志强 《测绘学报》2005,34(1):91-91
以作者近10年来在南部西藏的科研为背景,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实验测试、内业分析、物理解释、综合反演、数字仿真、模糊误差理论等多方面对南部西藏地壳形变测量与地球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94.
通麦地区片麻岩中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表明: ① 变质锆石和变质复合锆石的新壳UPb年龄为42 Ma,属于中始新世,相当于陆陆碰撞的峰期时间,而印度和欧亚两个大陆开始碰撞的时间略早于42 Ma; ② 变质复合锆石中的老核(继承锆石),有2 个点UPb年龄为201 Ma,相当于早侏罗世早期,表明通麦片麻岩是沉积岩变质的,其沉积岩的时代不会早于三叠纪; ③ 文章最后对锆石成因类型及意义、片麻岩的时代和印度与欧亚两大陆碰撞的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通麦地区片麻岩中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①变质锫石和变质复合锆石的新壳U-Pb年龄为42 Ma,属于中始新世.相当于陆陆碰撞的峰期时间,而印度和欧亚两个大陆开始碰撞的时间略早于42 Ma;②变质复合锫石中的老核(继承锆石),有2个点U-Pb年龄为201 Ma,相当于早侏罗世早期,表明通麦片麻岩是沉积岩变质的,其沉积岩的时代不会早于三叠纪;③文章最后对锆石成因类型及意义、片麻岩的时代和印度与欧亚两大陆碰撞的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 、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 g/t、0.279 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 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 g/t、0.395 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 g/t、0.728 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 g/t、0.818 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 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 000 m、3 950 m、3 900 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997.
为面向冰冻圈服务功能核算,采用投入产出法和ESDA分析,评估了2012-2016年间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解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GlobalMoran's I指数和Local Moran's I指数作出空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增加值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空间分布上,各地市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自治区范围内存在差异,但未呈现出固定的变化趋势。由于公路对经济增长巨大的溢出效应,应高度重视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拓展通达里程与空间分布,在冰冻圈服务功能核算中纳入交通设施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充分考虑冰冻圈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危害影响,确保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98.
甲岗雪山钨钼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境内,是西藏首例云英岩型钨矿床,关于该矿床的研究对探讨区域成矿机制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成矿作用与矿区内的二长花岗岩紧密相关,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内部和紧邻岩体的围岩中.矿体的类型包括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矿石多呈细脉状或者浸染状产在云英岩或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少量呈大脉状产于围岩地层中.为了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挑选云英岩型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中的黑钨矿、石英进行H、O同位素测试,挑选金属硫化物进行S、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黑钨矿δ18OV-SMOW(‰)值集中在3.7~4.7;石英的δ18O水值为2.0‰~4.3‰,δD值为-131‰^-8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脱气后的岩浆水,可能混入了极少量大气降水.矿石硫化物δ34S的值为+2.2‰^+5.3‰,表明硫来自岩浆;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8.582 2~18.797 1、15.671 7~15.760 6、39.462 5~39.501 2,进一步表明成矿物质铅主要来源于中拉萨地体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可能有少量来自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999.
罗照华 《中国地质》2019,46(1):21-31
蛇绿岩侵位机制是板块构造理论中一直没有得到合理阐释的科学问题,制约了许多次级问题的解决。本文综述了已发表的关键资料和地质观察,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模型。蛇绿岩带的长距离延伸表明其形成过程与板块汇聚过程紧密相关;冈底斯岩浆弧的两期弧岩浆活动暗示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性质曾经发生过转换;前人报道的玻安岩缺乏充分的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约束;强还原晶体群的普遍性暗示蛇绿岩侵位过程与大规模流体活动有关。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由流体协助的蛇绿岩侵位模型,认为俯冲板块回卷、断离、流体-岩石圈相互作用、大洋岩石圈穹隆等过程是蛇绿岩侵位的基本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多不杂铜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铜矿石中金的含量较高,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研究黄铁矿形态特征、热电性特征、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等与金矿化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矿石成因类型、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床成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不杂铜矿床中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成矿的进行,N(S)/N(Fe)、δFe、δS值逐步变小;w(Co)/w(Ni)值逐步增加,w(Co)值和w(Ni)值逐步减小;w(Se)值逐步增加,w(S)/w(Se)值逐步减小;w(As)值、w(Ag)值以及w(Au)值逐步减小;Cu、Au、Ag呈正相关关系;黄铁矿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这是岩浆热液成因的标志;从岩浆期到热液期,黄铁矿稀土元素表现为正铕异常向负铕异常演化的特征,这是由岩浆向热液演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