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太和辉长岩体是四川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之一,岩体中钒钛磁铁矿呈似层状产出。根据太和基金项目勘查成果,结合前人经验理论,总结分析了该辉长岩体中成矿元素分异特征以及分布,并按岩浆早期液态分异以及阶段式成岩成矿模式浅析了相带、韵律层及似层状矿体成因,以供进一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3.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必须同时注重灾害现状和形成条件两类因素。西昌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确定分区主导因子后应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定量化分区以GIS技术为依托,应用了GHGIS网格化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元要素叠加,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按数值表示,用GHGIS软件作模糊综合评价,自动生成等值线,定量化综合反映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相似文献   
54.
江在雄 《四川地震》2007,(4):10-13,30
以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考证了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保宁府(治阆中)地震和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影响到阆中等有关地震史料的形成过程和讹误记述,分析和论证了这些地震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认为有关历史文献记载1846年保宁府(阆中)地震实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宁远府(治西昌)地震;有关地震石刻和地方志记载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影响到阆中实为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对阆中的波及和影响。匡正了错误的记述,恢复了地震史料的原貌。  相似文献   
55.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地震的方法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西昌台阵观测的8 321次近震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地震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波形长度、网络层数、学习率和概率阈值等关键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将训练得到的最优模型,应用于事件波形和连续波形的检测。研究表明,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增强可以提升模型的检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用于模型训练的波形窗口长度可近似于S-P到时差的最大值。不同网络层数(5—8层)的检测结果差别不大。对于地震检测,学习率设为10-4—10-3较为合适。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出的地震数量与选择的概率阈值有关,通过绘制精确率-召回率变化曲线,可以为选择合适的概率阈值提供参考。本文为进一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地震检测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6.
运用层序地球化学方法和原理,结合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和对比。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地层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层序组和6个三级层序。P1q层序组(三级层序1、2、3)构成该二级层序的LST和TST,三级层序4下部发育的(茅口组底部)凝缩层相当于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而P1m中上部(三级层序4中上部和三级层序5、6)则构成该二级层序的HST。西昌地区下二叠统层序发育形成过程,总体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和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沉积序列、古氧相含量、锶含量、碳氧同位素和TOC的变化旋回揭示西昌盆地早二叠世经历了6次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6个三级层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可进行对比。建立的层序充填模式揭示出Hercynian早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奠定了早二叠世西昌海域盆地的轮廓。  相似文献   
57.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当地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地质条件又主要与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产状、地形地貌相关;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亦与气象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8.
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实地考察研究结果,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90km。现存的地表破裂形迹有地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沟槽、地堑、地震陷坑、冲沟及山脊位错、崩塌滑坡等。最大左旋水平位错5.7m,垂直位错3.8m,形变带严格沿则木河断裂展布。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则木河断裂,震级M≥7.5级。  相似文献   
59.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金卫  李坪 《地震地质》1993,15(2):97-106,T002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则木河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震中位于大箐梁子一带,震中烈度达Ⅹ~Ⅺ。地震破裂的力学性质为左旋扭张,与则木河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一致。地震破裂具有向南突出发展的不对称特点  相似文献   
60.
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四川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造成青藏高原东南边界形成大量的构造断裂,同时构造拉伸和挤压作用也塑造了许多构造断陷湖泊。近年来很多湖泊的面积和深度逐渐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西昌邛海流域为研究区,探讨邛海北岸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研究发现:① 官坝河泥石流暴发频率高且规模大,崩塌滑坡和面源侵蚀是泥石流最主要的固体物质来源,动储量约为428.03万m3;② 山洪泥石流的频繁发生是邛海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而频繁地震和强降雨耦合作用控制着区域山洪泥石流活动,预测邛海流域泥石流活动仍将频繁发生,泥沙淤积问题更加严重;③ 自1950年以来,邛海流域泥沙淤积速率约为17.09 mm/a,如按当前淤积速率推算,邛海的寿命将仅约为600年左右;④ 建议对官坝河流域实施工程治理和生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并加强流域管理和宣传培训等行政法治管理。该成果可为邛海流域综合规划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湖泊逐渐萎缩的真正原因和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