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799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123篇
海洋学   49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热带西太平洋热状况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谐波分析和EOF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暖池区域表层热状况(海表温度距平SST'表征)和浅层热状况(热含量距平HS'和次表层海温距平ST'表征)在1月和7月的年代际、年际尺度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⑴不同季节的年代际、年际尺度SST'和HS'都存在两个显著模态,HS'1月的年代际、年际尺度结构最简单,而SST'7月的年代际和1月年际结构最复杂;⑵ 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发生的年代际跃变HS'晚于SST', 且SST'(HS')呈增温(减少)趋势;⑶ HS'的年际异常与ENSO关系密切,而SST'与ENSO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2006年川渝伏旱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气环流的演变对2006年川渝高温伏旱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旱、涝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干旱天气相关的环流形势和关键区域。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43.
中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是从上一年夏季开始的,共经历3个阶段,(1)上一年5-9月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孕育期,(2)10-3月西风急流发展期,(3)西风急流为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替代期(本年5-9月)-主雨带形成,在3个阶段中,北半球大气加热场上制约西风急流变化的最活跃的因子,是高,中纬地区由流状低云和冰雪盖交替进行的冷却大气过程。  相似文献   
44.
2007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日本筑波召开了“亚洲及西太平洋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sin Asia and Western Pacific)。会议由日本第四纪学会(JAQUA)主办,来自亚洲、大洋洲、美国和欧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省春末两次罕见降水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6~28日和28~31日,黑龙江省出现两次中到大雨过程。两次降水过程都发生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堪察加半岛的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蒙古低压是主要的影响系统,都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但降水的强度、落区和范围有较大差别。通过分析表明,阻高演变、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是决定两次降水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47.
王宁  张肖剑  靳立亚 《第四纪研究》2015,35(6):1425-1436
利用全新世的气候模拟结果(KCM)以及1948~2013年NCEP/NCAR 逐月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大型大气环流系统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在千年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空间位置变化关系以及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并比较了它们与现代气候背景年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的异同。结果表明, 在千年尺度上, 南亚高压的东进(西移)对应西太副高的西伸(东撤)。这与年际尺度上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存在的"相向而行"及"相背而去"的时空特征是一致的。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的全新世9.5ka B.P. 以来东亚夏季风总体呈现振荡减弱趋势。早全新世(9.5~7.5ka B.P.)时期, 东亚夏季风强度较强, 此时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而西太副高位置偏西; 在中全新世(7~4ka B.P.)期间, 东亚夏季风呈现百年尺度大幅振荡, 而此时南亚高压(西太副高)的位置大致位于112°~115°E(145°~155°E)之间; 晚全新世(4~0ka B.P.)期间, 东亚夏季风持续减弱, 对应南亚高压位置向东移动、西太副高位置向西移动。全新世时期(9.5~0ka B.P.), 北半球春季(4月、5月份)赤道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呈现先减弱,至5~4ka B.P. 期间达到最低值, 之后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 这与南亚高压的位置变化趋势一致, 而与西太副高位置变化趋势相反, 即赤道春季太阳辐射强(弱)时, 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偏西)、西太副高位置偏西(偏东)。同时, 模拟的全新世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夏季温度变化也呈现出与春季赤道太阳辐射一致的变化趋势, 且与南亚高压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海温的加热作用可以通过激发Matsuno-Gill型大气响应使得南亚高压增强。西太副高主要由哈德莱环流在副热带地区的下沉作用造成, 而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夏季的增温可引起哈德莱环流增强, 从而使西太副高的强度增强、面积扩大导致其西脊点位置偏西。因此, 赤道春季太阳辐射可以通过影响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夏季温度对南亚高压东脊点和西太副高西脊点的位置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8.

利用江西省8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春季(3—5月)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江西春季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春季降水异常偏多年,中层500 hPa中高纬地区受欧亚型环流(EU型)影响,乌拉尔山附近阻塞高压系统活动频繁,贝加尔湖地区低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偏强,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并与偏南暖湿气流在江西上空交汇;低层850 hPa菲律宾以东西太平洋地区为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造成南海水汽向江西地区输送加强。而江西春季降水异常偏少年,其环流特征表现则与之相反。ENSO是影响江西春季降水的重要强迫信号,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春季东亚地区低层850 hPa西太副高偏强(弱),有(不)利南海上空水汽向江西地区输送,低层辐合(辐散)和高层200 hPa辐散(辐合)形成的动力抬升条件是造成江西地区降水偏多(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地层超压成因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超压成因机理研究的各种分析方法入手,依据压实不均衡、成烃及裂解成气作用两方面对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地层超压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声波时差及其对应的泥岩密度曲线表现为两段式演化,趋势线变化点在3 250 m附近.一方面从古近系沉积速率看,沙三期沉积中心的沉积速率高达450 m/Ma,可形成高幅度的异常高压,反映了压实不均衡作用对该地区地层超压的贡献作用;另一方面,套尔河洼陷地层超压分布范围与该地区生烃中心范围一致,且沙三中下段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值在0.8%~1.1%之间,说明生烃作用对套尔河洼陷地区地层超压的发育亦具有一定的贡献.由此认为,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套尔河洼陷地区地层超压发育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0.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红帘石和少量方解石、绿泥石等。红帘石的主要化学成分:Al2O3(1958~2133)、Fe2O3/FeO(766~912)和Mn2O3/MnO(1102~1132)。红帘石—石英岩形成于低温(4055 ℃)高压环境,其原岩—母岩可能是高铁锰的不纯硅质岩。它是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强烈挤压隆升,逆冲推覆构造不断向前陆塔里木盆地扩张,塔里木板块相应地作陆内(A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