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805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745篇
海洋学   192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9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21.
黔西高原的长时间序列孢粉记录比较少,限制了对该地区末次冰期晚期古植被及西南季风演化过程和机制的认识。本研究通过对黔西高原一个连续的古湖泊沉积物孢粉记录的分析,并结合AMS14C测年,重建黔西高原末次冰期晚期古植被及西南季风演化。结果表明:轨道尺度上,MIS3 (氧同位素3阶段)中晚期,黔西高原主要为木本、草本植物,喜湿的针叶树种较多,西南季风较强。MIS2 (氧同位素2阶段)期间,喜湿的针叶树种减少,而草本、蕨类植物增多,指示气候冷干,西南季风减弱。千年尺度上,黔西高原西南季风响应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及H3 (Heninrich 3)、H2 (Heninrich 2)和LGM (Last Glacial Maximum)事件,导致西南季风减弱,喜湿的针叶树种减少。通过对比发现,东亚夏季风和西南季风在轨道及千年尺度上协同演化,二者均响应于北半球高纬度太阳辐射变化及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在19~18 cal ka BP,黔西高原经历最冷干气候,西南季风减弱,木本、草本植物近乎消失,而同期东亚夏季风增强,说明西南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在冰后期上存在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822.
中条山西南段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为高一中低温热液型及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体受断层、隐爆角砾岩等构造控制,矿源层具有多源性,燕山期岩浆活动为该区金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形成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根据成矿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存在实现金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地质找矿应部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823.
在空气潜孔锤钻进时,孔口安装防喷装置可将高速返出的粉尘或泥浆导离孔口,防止喷向工作台而污染孔口工作环境。综合考虑ZMK5530TZJ60型车载钻机孔口工作台结构特点、配套的斜坡钻杆外形特征、钻进工艺特点以及装卸操作环境等因素,设计了一款适用于顶驱车载钻机的空气潜孔锤钻进用低压防喷装置。该低压防喷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胶芯与钻具之间的过盈实现孔口密封,密封胶芯补偿量大,可密封外径变化较大的斜坡钻杆;可在加接钻杆时更换密封胶芯;设置了2个导流口,上返流体在此压降变化小,有利于排渣的通畅等优点。现场试验表明,该低压防喷装置能够有效密封粉尘泄漏、明显改善孔口施工环境,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4.
博查特塔格组分布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铁克里克地区,前人认为其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并将其时代划为蓟县纪。笔者对来自博查特塔格组中的条带状大理岩和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U-Th-Pb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频谱图具有1953、2038、2163-2182、2225-2243、2281-2343Ma等多个年龄峰值,2281-2343Ma年龄值为主要峰值,其中最小谐和年龄1953Ma代表了该粗砂岩最早的沉积时代;条带状大理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体介于772-856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值为772Ma,代表了该大理岩最早的沉积时代。分析结果说明,原划为蓟县系的博查特塔格组由不同时代的物质组成,该地层单元需要解体。博查特塔格组的岩石组合应为中上部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建造,该地层最早的沉积时代为772Ma,形成时代为南华纪。  相似文献   
825.
《中国煤炭地质》2014,(8):F0002-F0002
<正>高文泰(1914~2001),陕西米脂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地质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煤田地质教育的开创者之一,著名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家。文化大革命前,他长期担任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主任,改革开放后,曾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  相似文献   
826.
张辉  刘丛强  何其光 《矿物学报》1999,19(1):108-111
通过对黔西南贞丰某一典型的高粘土质低晶位金氧化矿石浸出、粘结剂配比实验和催熟剂No.1浸金实验研究,表明少量复合粘结剂的加入,极大改善矿石的性质,提高浸取液的溶液渗稼性。4%复合粘结剂的掺入量,不仅使成球粒在24h内的抗坟强度达到4.0kgf/cm^2,而且在24h内氰化反应近乎完全,金溶出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827.
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发现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由古人发现的.始于何时尚难断定。其采矿历史悠久,可追索至唐末,距今约1080余年。文中侧重论述其勘查过程,广西有色金属215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过近40年的勘查.证实为一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使它成为我国第二个锡都。  相似文献   
828.
杨廷锋 《中国岩溶》2016,35(3):332-339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状况及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区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贵州为例,采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贵州1978-2013年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贵州多年平均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2 690.560万hm2;经历了1978-1986年的低值期(年均2 440.734万hm2)、 1987-1989年的提高过渡期,到1990-2013年达到较高水平(多年平均值2 899.654万hm2);但贵州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796 hm2);各类土地提供的承载力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占65.9%,其次是林地占25.4%,建筑用地占7.2%,牧草地占1.4%,水域约占0.13%;1978-1985年,贵州生态有盈余,但逐年减少,从1986年开始出现亏损,并呈逐年增大趋势;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的驱动。   相似文献   
829.
撮科蛇绿混杂岩出露于元江县撮科大寨及周边地区,受到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发生一定的变质和变形。蛇岩性较为复杂,岩块与基质之间为断层接触。基质以硅质岩、熔结凝灰岩和花岗质砾岩为主,岩块的类型主要有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等。其中,撮科蛇绿混杂岩中熔结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龄为(1 170±7) Ma(MSWD=0.54,n=12),花岗质砾岩基质具有单一的年龄,为(1 151±5) Ma(MSWD=1.3,n=17);辉长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68±8) Ma(MSWD=0.72,n=17),斜长花岗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63±9) Ma(MSWD=1.83,n=15),花岗斑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86±6) Ma(MSWD=0.92,n=17)。这些年龄指示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撮科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REE标准化曲线整体表现较为平坦的右倾趋势,具有与E-MORB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在MORB标准化图解中Nb、Ta没有出现明显的负异常,极低的Zr/Nb(8.65)、La/Nb(1.05)、Ba/Nb(10.72)、Th/Nb(0.10)、Th/La(0.09)、Ba/La(10.56)、Zr/Hf(43.4)平均值,且微量元素判别投点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范围,指示撮科蛇绿混杂岩应属于MORB型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板块伸展的构造环境。熔结凝灰岩锆石的εHf(t)值为-8.7 ~-4.7,平均值为-6.6,所有εHf(t)均为负,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2 534~2 296 Ma,平均为2 408 Ma,指示熔结凝灰岩来自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重熔。撮科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对重新认识原大红山群老厂河组的属性,研究扬子陆块西南缘中—新元古代岩浆和构造事件,划分扬子陆块基底大地构造单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0.
甭哥金矿位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北段,属于西南三江地区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金矿床,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的印-亚板块碰撞造山事件使其具有多期复合成矿的特点,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较为薄弱,制约着成矿机制的研究。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矿床热史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甭哥含矿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获得三组裂变径迹年龄峰值:30Ma、25Ma及15Ma。利用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分析,揭示了甭哥金矿自喜马拉雅期以来主要经历的成矿活动热史:42~32Ma温度降幅20~30℃,冷却速率为3~3. 8℃/Ma;32~16Ma温度降幅20~10℃,冷却速率为1. 5~0. 71℃/Ma;16~6Ma发生了快速降温活动,温度降幅50~45℃,冷却速率为11~6. 25℃/Ma;前两个时期为缓慢降温阶段说明处于挤压缩短的环境,最后一个时期是快速冷却阶段,暗示这个阶段是以拉张的构造活动为主。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反映出甭哥金矿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成矿过程,第一个阶段处于挤压缩短的环境与当时西南三江地区处于压扭性的构造背景相吻合,裂变径迹年龄30Ma代表了主要金矿体的形成时间;第二个阶段反映了拉张的构造环境与西南三江地区处于伸展张裂的演化机制相同,代表了锑-金矿体的形成过程,15Ma是成矿作用的具体时限;表明成矿构造活动经历了由挤压到拉伸的演化机制。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模拟分析,构建了甭哥金矿在喜马拉雅期的成矿热事件过程,结果表明甭哥金矿的演化机制与西南三江地区富碱岩浆带内的成矿事件大致相同,显示甭哥金矿属于该成矿系统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具有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