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805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745篇
海洋学   192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9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2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SWAP强对流路径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13年一次影响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江淮气旋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中高纬有高原槽发展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低层西南涡加强,低层减压形成江淮气旋,气旋东移发展而产生暴雨;(2)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分别与西南涡加强东移和江淮气旋生成有很好的对应;(3)500h Pa垂直速度表明,强上升运动区的移动方向与雨带移动方向一致;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跟强降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4)风廓线雷达反演的热成风温度平流变化,大气折射率常数大值中心以及SWAP的强对流云团的路径外推预报对本地强降水发生位置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2.
应用WRF v4.0模式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MYNN2、ACM2和SH),对2016 年汛期(5~9月)在川渝盆地东部造成暴雨的所有西南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检验评估了它们对各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并基于加密的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对比分析了模拟与实况边界层结构的差异,结合各方案对湍流运动的算法特点探讨了其差异的原因,最后对ACM2方案进行了湍流强度调整,由此改善其对于川渝盆地边界层与西南涡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ACM2和YSU方案TS评分表现较好,相对其它方案ACM2空报较少,这种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切换局地或非局地算法的方案更适合于盆地西南涡降水模拟,但边界层方案对西南涡降水的空报都较普遍,尤以大量级降水更明显;精细的探空资料进一步表明,所有方案模拟的白天边界层高度都偏高,湍流混合强度都偏强。通过参数调整而降低混合强度的ACM2方案,模拟的边界层温湿结构则更符合实际观测,其边界层下部温度更低、湿度更高,减少了大量级降水的空报,使盆地西南涡降水模拟有一定改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西南涡模拟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不同的西南涡位置与降水强度,但归根到底都源于方案的局地或非局地特性、不同的混合强度这两方面原因。因此,根据不同特定区域下垫面环境与气候状况合理选择方案的特性和混合强度是准确模拟边界层结构及其降水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3.
2008年初持续雨雪灾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地面实况资料与长沙单站探空等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初发生在湖南的低温、雨雪、冻雨灾害天气过程的影响实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阻高的建立、崩溃、重建导致其前部的鄂霍茨克海低涡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是产生低温、雨雪、冻雨的大气环流背景;南支锋区上强盛的西南气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与北支锋区上南下的冷空气结合时,出现了持续的冻雨,当冻雨形成后逆温的强弱、融化层厚度及暖层温度高低、冷却层厚度、700 hPa西南气流强弱、日平均气温与日雨量的变化都与冻雨厚度变化密切相关;当高空南支有低槽分裂东移,中低层西南大风核上强烈的水汽辐合与阻高崩溃横槽转竖带来的冷空气共同作用影响时,为南方大范围暴雪过程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凝结条件.  相似文献   
724.
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康岚  郝丽萍  牛俊丽 《高原气象》2011,30(6):1435-1443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逐时卫星云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与4次暴雨过程密切相关的中尺度系统西南低涡。结果表明,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相对于环境场是湿涡,南边界是主要水汽输送方向。在西南低涡形成阶段,整层均为正涡度,一般维持深厚的上升气流,具有较为深厚的暖心结构。在其发展旺盛阶段,正涡度呈上升趋势,对流层中低层...  相似文献   
725.
青藏高原热状况对夏季西南地区气候影响的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华明 《高原气象》2003,22(Z1):152-156
应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热状况的特征及其对西南地区环流和降水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热源有不同的表征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冬季青藏高原测站温度与西南地区降水有着同期和滞后的相关关系,它的强弱对川渝等地降水有指示意义.高原测站温度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造成四川盆地平均气温从20世纪中叶以来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同时,青藏高原热源强迫是大气环流系统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原因,这种热源强迫有利于对流层低层气旋环流或低涡的生成、发展,也有利于季风环流增强,是造成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以及高原东侧大范围降水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6.
对近5a(2015-2019年)发生在黔西南的滇黔准静止锋个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滇黔准静止锋不同类型下在黔西南出现的规律及其附近要素分布特征,结合黔西南州8个站点气温实况数据和EC-2T预报,采用偏差订正法,建立订正方程。结果表明:近5a中,2019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多,2016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次数为最多;黔西南州位于锋后冷气团内的天数最多(Ⅰ型),位于锋前的暖气团中( Ⅱ型)最少;弱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多,强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强静止锋天数为最多;在滇黔准静止锋附近,各气象要素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即最高和最低气温空间基本呈现“东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雨日空间基本呈现“西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建立订正方程订正后,黔西南州春季静止锋最高气温在各月预报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2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0月海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外围螺旋云带发展过程中的MCS是造成此次海南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低层强烈的旋转辐合,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是这次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28.
西南涡天气降水是中部区域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最主要的三种作业天气类型之一。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4月8 9日和2009年4月18 19日两次典型西南涡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发现,近圆形和椭圆形西南涡的动力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对增雨条件分析发现:两次过程500 h Pa上都存在大气垂直上升运动,低层水汽条件良好;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正值区均在低涡形成并影响中部区域时开始出现,并随低涡移动发展。因此,选择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0 h Pa且垂直上升速度≤-0.1 Pa·s-1的区域作为增雨潜力区。其中,近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出现在低涡中心前方附近和暖式切变线北侧、低涡闭合线处,椭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辐合线北端及低涡闭合线东北方向一定距离处。  相似文献   
729.
白慧  李路长  周艳  杨帆 《贵州气象》2013,(6):8-10,15
该文利用黔东南CD型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风廓线产品(VWP)资料,对黔东南2013年5月25日夜间—26日早晨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强降雨时段的高低空风场进行详细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的加强和向近地面扩展,动量下传,使低层辐合扰动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导致强降雨发生;暴雨期间近地层0.9km超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加强和维持,使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和水汽输送得以较长时间维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降雨强度与超低空急流风速脉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降雨强度随着高、低空急流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低空急流指数的同步减小而减弱,最大降雨强度集中时段出现在低空急流指数最大值维持阶段;短时强降雨在高、低空急流加强并向下扩展到最低点1—2h后发生,这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30.
华北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日4次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9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西南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不同尺度系统共同影响的结果,低空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云水含量大值区与强上升运动和强降水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促进了上升运动,暴雨期间对流层低层有自南向北发展的高能舌维持,存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上升运动自低层向上发展,将低层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使得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释放,为暴雨区提供了持续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