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19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1.
我校秭归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特色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践教学基地(以下简称秭归基地)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城西北,南依秀丽的夔龙山,东可遥望雄伟的三峡大坝,环境优美宁静.秭归基地是我校继周口店、秦皇岛实践教学基地之后兴建的又一个集实践教学、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教学实践基地.该基地于2005年底建成,2  相似文献   
912.
利用AMSU-A亮温估测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强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进的微波垂直探测器AMSU(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能接收到穿透一定厚度云层的微波辐射信息,适合于分析热带气旋暖核特征.由辐射传输方程和静力学方程可知,气旋暖核强度同中心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关联. 本文利用搭载于极轨气象卫星NOAA-16/17/18上的AMSU A亮温资料,根据2002~2006年之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匹配出47个热带气旋的183时次个例,并将各时次的暖核最大亮温距平同气象业务部门发布的热带气旋强度报告值建立统计回归方程. 为进一步提高估测精度,在计算亮温距平过程中,提出用于修正扫描点分辨率不均匀所带来取样偏差的方法,并综合利用AMSU-A的7、8双通道信息来进行估测,利用修正后算法得到暖核亮温距平同气旋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标准偏差为12.2 hPa,对近年来影响我国较大的两个台风(0414“云娜”和0608“桑美”)进行个例估测,平均偏差约6 hPa.  相似文献   
913.
利用NOAA海表温度和NCEP/NCAR大气环流等全球再分析资料,讨论了2015/2016年超强El Nio事件局地海气过程的演变特征,并与1982/1983和1997/1998年两次强El Nio事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El Nio在峰值强度、持续时间、累计海温距平等指标上都略强于前两次El Nio,可视为有完整气象观测纪录以来的最强事件;与前两次事件相比,2015/2016年El Nio海温异常中心位置明显偏西,热带东太平洋海温相对较冷而中太平洋更暖,由于热带对流对海温的非线性响应,赤道东太平洋降水相对较弱,中太平洋则显著偏多,这在El Nio当年12月至次年4月尤为明显;此外,在前两次El Nio的成熟期至衰减期,中太平洋大气响应都存在明显的南移特征,西风异常和对流中心都从赤道南移到了5°S以南。而2015/2016年中太平洋大气响应一直位于赤道附近,南移特征相对较弱,ENSO和年循环相互作用的组合模态相比前两次较弱,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的强度也弱于前两次。这主要是由于2015年冬季至2016年春季,热带太平洋暖海温异常位置偏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明显强于前两次,叠加气候平均态海温之后,赤道南北两侧海温都高于对流阈值,对流旺盛,这大大削弱了大气响应的经向移动和ENSO组合模态的强度。  相似文献   
914.
利用1979—2012年日本气象厅次表层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前期冬季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并讨论了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前期冬季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与后期东亚夏季风强弱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冬季次表层海温呈现东正西负的类El Nio分布型时,夏季副热带高压偏强,西北太平洋地区受反气旋型环流控制,能将大量的水汽输送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有利于水汽在该区域辐合,为夏季降水偏多创造了条件,此时东亚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弱,反之亦然。但类El Nio分布型对东亚夏季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类La Nia分布型更显著。此外,冬季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可能通过其自身能够持续性地影响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次表层海温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发展和移动趋势: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冷(暖)海温不断堆积,沿温跃层向东传播使得中东太平洋次表层海温逐渐变冷(暖),冷(暖)海温上翻加强使得海表温度异常,进一步影响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并在东亚地区形成经向遥相关波列,通过西北太平洋地区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的作用,影响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以及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15.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Z1):45-57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区的成因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三个数值试验,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北半球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气环流场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对北半球特别是西北地区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高度场、100 hPa高度场有明显的影响;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高度场、100hPa高度场都比现在偏低.不同季节时,各环流场变化的情况也基本一致.高原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已经对北半球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环流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将导致西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6.
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利用西北干旱区55个站1961—2000年0cm地温和气温资料,利用EOF、旋转EOF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6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春、夏、秋三季均为正值,冬季除个别站点外均为负值。西北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地气温差的空问分布前三个特征向量均表现为三种分布型:全区一致型、南北差异型和东西差异型。在过去40年问,西北干旱区的地气温差表现为四种时间演变型:具有极小值的抛物线型、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型、单调递增型和单调递减型。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周期振荡主要以3~6年和20年为主。这些周期振荡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917.
Compared with daily rainfall amount, hourly rainfall rate represents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 rainfall process more accurately, and thus 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ies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annual maximum hourly rainfall amount at 321 stations in China are quantified by th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 distribution, and the threshold values of hourly rainfall intensity for 5-yr return period are estim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threshold exhibit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erences, with low valu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high values in northern China,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and the Sichuan basin. The duration and seasonality of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with 5-yr return periods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exceeds 12 h in the coastal regions,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eastern slop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duration in northern China is relatively short.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evelop more rapidly in mountain regions with large elevation diferences than those in the plain areas. There are record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as early as April in southern China while extreme rainfall in northern China will not occur until late June. At most stations in China, the latest extreme precipitation happens in August–September. The extreme rainfall later than October can be found only at a small portion of stations in the coastal regions,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south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18.
不同数据集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CMA)、日本(JMA)、美国(JTWC)三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年鉴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TC变性资料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 2004—2010年,JTWC在TC变性认定、变性时间判定及变性后维持时间上与CMA、JMA差异较大,而后两家较一致;(2) 1951—2010年,CMA与JMA两家差异主要在TC变性认定及变性后维持时间上,这与目前业务中仍无统一的客观TC变性判别标准不无关系;(3) 西北太平洋变性TC气候特征比较发现,CMA年鉴TC变性比例较JMA低且呈下降趋势,JMA则基本不变;TC变性主要集中在6—11月,2月变性纬度最南,8月最北,8月后南撤;易发生变性的纬度带和区域分别是35~45 °N和日本及以东洋面;TC变性时的强度随变性纬度增加而增强,大陆或近海变性的TC强度弱于海洋上发生变性的TC;完成变性前24 h,TC的强度基本逐渐减弱,变性后CMA(JMA)有21%(27%)的TC经历增强。针对变性资料的差异,建议业务中加强TC变性客观判别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919.
中南半岛地区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B42RT和3G68 PR 1998-2005年8 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南半岛地区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夏季,中南半岛西侧沿海和长山山脉西侧迎风坡为降水大值区和降水日方差大值区.陆地上平原地区和远海海面降水主要出现在16-19LST(local standard time);沿海海面在07-10LST达到降水最大值.降水在白天由沿海分别向内陆和远海海面传播;夜间,降水从远海海面向沿海地区回传,但没有发现内陆向沿海地区回传.长山山脉西侧迎风坡的一南一北两个区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降水日变化特征,其原因与降水的传播有关.01-04LST,降水大值区出现在泰国湾东部沿海,并向中南半岛岛内传播,16-19LST在长山山脉西南侧形成降水大值区,之后降水进一步沿山脉向西北传播,并于次日01-04LST传到长山山脉西北侧区域,通过降水的这种传播特征从而导致长山山脉迎风坡一侧不同的降水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0.
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数值预报的几个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纪善 《干旱气象》2005,23(1):68-71
分析了与我国西北地区数值预报相关的几个主要科学问题。指出随着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的提高与预报的精细化,需要关注不同尺度地形对于大气的动力与热力作用的准确数值描述,包括过去被过滤掉的一些动力过程的描写的精度并解决好次网格地形的作用的参数化。还分析了高原地区资料同化的特殊性与集合预报技术的可能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