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城市大气污染及其引起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2018年春季西北五省省会城市PM2.5、PM10、NO2、SO2、CO和O3浓度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PM2...  相似文献   
52.
矿区位于佳木斯隆起的西北边缘,西接张广才岭褶皱带。次级构造单元列属鹤岗凸起西部的结列凸起(北沟-丽林复背斜)东邻乌拉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53.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同步观测台风引起的风场和海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最近观测的风场和海浪场,报道了超强台风玲玲(2019)过境中国近海水域期间台风浪的初步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台风路径右侧风速超过14 m/s大风区的有效波高超过5 m,与理论估算一致。观测主波波长为150 - 180 m,风场为西南向,海浪向东传播。风向和浪向的偏移随台风中心距离增大,接近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54.
张志伟 《海洋通报》2019,38(5):562-568
基于数字台风网、欧洲中心ERA-Interim、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以及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的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上层海洋对台风"奥鹿"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奥鹿"移动速度在2 m/s以下时,强风应力产生的Ekman泵是上层海洋响应的主要机制,移动速度越慢,Ekman抽吸速率(EPV)越大,海表温度(SST)降温持续时间短,冷尾迹出现在台风中心位置处。当"奥鹿"移动速度达到6 m/s以上时,持续风应力驱动的惯性泵是主导机制,SST降温持续时间长,冷尾迹出现在台风路径的右侧。惯性泵比Ekman泵持续的时间长,但Ekman泵影响深度比惯性泵大得多。在"奥鹿"经过西北太平洋时,混合层深度(MLD)变浅并伴随着"冷抽吸"作用的出现。上层海洋中"冷抽吸"现象较"热泵"现象影响深度深,持续时间长,在"奥鹿"过境后可持续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55.
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137°E断面海温观测资料、同化水位资料和太平洋850 hPa纬向风资料,利用EOF、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热含量变化与水位和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大尺度海气系统异常相联系,即在El Ni(n)o期间,热含量减少,而在La Ni(n)a期间热含量增多;热含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在跃变前热含量偏多,而在跃变后则偏少;热含量与水位间存在着非常一致的同位相年际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赤道西、中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6.
刘伉 《地图》2009,(3):140-141
世界上的地名命名可谓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西北太平洋上小笠原群岛一些岛屿的命名就称得上是“奇中之奇”——居然把家庭主要成员的称呼都拿将过来,分别派到各岛身上。  相似文献   
57.
在新疆,如今提起“358”这组数字,大多数的百姓可能还很陌生。可对国土资源部门来说,这是一组吉祥的数字。它凝聚着中央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期待,是国土资源部与自治区政府合奏起的推进新疆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主旋律,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心底飞出的一首歌。“三年要有好的眉目,五年要有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要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358”,这是一组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数字。它为新疆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找大矿找好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相似文献   
58.
西北干旱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祁连山东段黄土-古土壤环境磁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一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中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型矿物,而磁化率的增强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并不匹配,且存在着由剖面底部向上逐渐升高的趋势。我们认为在铁磁性矿物种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磁化率的这种增强很可能是磁性颗粒物粒度变化或者来源相关的磁性颗粒含量的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59.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相似文献   
60.
撩起“圣杯”的面纱——走近“西北航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指的是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到达美国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条航道。这条航道一直被喻为北冰洋“圣杯”,借喻传说中耶稣最后晚餐所用之杯,以彰显其黄金水道的地位。由于地处北极圈内,特定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得西北航道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封冻状态,只有在夏季很短暂的一段时间里可以通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