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832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梁嘉俊  孙即霖   《山东气象》2020,40(2):62-70
利用1981—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CMWF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美洲冬季高纬度冷空气对南美洲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洲冬季高纬度冷空气通过影响向南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影响南美洲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南美洲天气的变化。北美洲冬季冷空气的南下过程能够引起80°~70°W的向南越赤道气流明显加强,导致2011年南美洲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异常偏南,强度异常偏强,是造成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成因。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北美洲冬季冷空气对南美洲ITCZ位置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2.
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原理及其在区域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维宏  江漫  单晓龙 《气象》2013,39(5):537-542
观测的全球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为4个部分:纬圈平均的对称气候、非对称气候、纬圈平均的瞬变对称扰动和非对称扰动。文章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 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0.75°×0.75°)介绍大气瞬变扰动量中的扰动风提取方法及其在区域暴雨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欧洲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物理分解得到的扰动气流能够较好地反映暴雨的落区和风与雨之间的关系,如暴雨带位于低层大气扰动气流的辐合线上和稳定的暴雨带两侧扰动气流多呈对峙的辐合状态。  相似文献   
193.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热带低频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I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印度洋海盆增暖、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等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ENSO与热带气旋活动年际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此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4.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华南持续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钰  李国平 《大气科学》2013,37(4):933-944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2及NCEP/NCAR 逐日4次1°×1°的FNL再分析资料,通过有、无青藏高原以及将高原高度降低到临界高度的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我国华南地区2010 年5 月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大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显著,随着高原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高原以东地区的雨带也由北向南移动;高原地形的机械阻挡作用使迎风坡一侧的近地面层附近为强上升运动,背风坡为下沉运动,并分别对应降水的峰值和谷值区;高原对西风气流的爬流、绕流作用明显,高原升高后爬坡作用减弱,以绕流作用为主;高原的加热作用使气流过高原时南支减弱,北支加强,并加强了高原及其东部地区低层的正涡度和高层的负涡度,使高原上空为强烈的上升运动;高原的热力作用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并稳定维持;高原大地形对形成稳定的高原季风环流圈有重要作用;高原地形高度的作用有利于定常波的形成,波动中心对应强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大值区,稳定维持的定常波使得降水持续集中在同一地区,造成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195.
邱金晶  孙照渤 《大气科学》2013,37(5):1129-1142
采用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对比分析夏季垂直尺度上五层(1000 hPa、925 hPa、850 hPa、700 hPa、600 hPa)索马里越赤道气流(SMJ)的时空演变特征。指出对流层中低层SMJ存在不同的垂直结构,且具有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SMJ垂直结构主要呈现出全区一致、上下反相两种分布型(“A”型和“B”型),细分为一致增强型(“A+”型)、一致减弱型(“A-”型)、上弱下强型(“B+”型)和上强下弱型(“B-”型)。进一步分析指出,SMJ垂直结构与东亚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SMJ“A+”(“A-”)型垂直结构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弱),我国内蒙古东部、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少);夏季SMJ“B+”(“B-”)型垂直结构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弱(强),我国江南、日本地区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196.
采用1950-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风场资料,对夏季低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垂直结构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从低层至高层先增强,在925 hPa高度上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弱.某些年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核心可向上延伸至850 hPa高度,而某些年份则维持在925 hPa高度上.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不同时,其对应的南亚夏季风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变化,以及南亚夏季风的强弱差异方面.总体来说,索马里急流核心高度延伸至850 hPa时,对应的南亚夏季风偏强;急流核心高度维持在925 hPa时,南亚夏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197.
平阴县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处,辖12个乡镇(办事处),346个行政村,36.12万人,总面积827km^2,其中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56.8%,地形地貌素有“六山三滩一平原”之称。由于境内拥有大小山头800多座,山石资源丰富,加之一河之隔的鲁西北平原“三石”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平阴县以“三石”生产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迅速,年产值达到12.26亿元,已成为农村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98.
《海洋世界》2009,(5):5-5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别组织召开会议,对2009年海洋灾害性天气进行了预测。预计2009年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全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生成24至27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小于8级),较2008年(22个)偏多,其中7至9个将登陆我国沿海,较常年(7个)偏多,将有1个台风北上影响渤海和黄海北部。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首先探讨南方涛动指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系,然后分析赤道和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温对南方涛动的响应情况,同时分析南方涛动响应区域的海温与当时及滞后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系,从中探讨南方涛动、厄尔尼诺海温异常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一种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0.
低空急流与开封暴雨王长海(开封市气象局·475003)1历史资料和技术标准历史资料:使用开封1977~1994年历史天气图资料,对6~8月份的暴雨个例进行普查。暴雨过程:凡20h~次日20h降水量≥50mm,确定为一次暴雨过程。急流日:08h70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